[发明专利]一种吹风取暖两用的塔式风扇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9718.0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凡;聂勇;严木火;王斌;艾耀平;涂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24H3/04;F24H9/18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科顺专利事务所 44250 | 代理人: | 梁红缨 |
地址: | 52831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吹风 取暖 两用 塔式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吹风取暖两用的塔式风扇,也可涉及立柱式风扇及大厦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居住境的要求下,对产品实用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家用电器被广泛使用,占用的地方越来越大,在塔式风扇上附加一些功能,使产品上增加水冷降温、取暖,实现多功能,使塔式风扇的使用选择更丰富,使用周期长,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720118046.6,申请日为2007年1月11日,名称为吹风取暖两用装置,其特在于使用两个风道组件,一个为吹风的风道组件,另一个为取暖的风道组件,通过电源开关来切换使用;需设计两个风轮、风道、电机、电机安装板、切换开关、零部件增多,装配繁锁复杂;机身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需增高机身的高度,使前、后壳所使用的塑料原材料增多,成本高;机身过高时,导致机身在摇头时出现不平稳、摇晃等现象,使摇头机构内部磨损增加,可靠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快速切换取暖吹风功能,同时解决占用空间大的问题,结构简单,容易装配的吹风取暖两用的塔式风扇。
本发明专利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吹风取暖两用的塔式风扇,包括壳体、固定在壳体内的风道、安装在风道内的风轮、安装在壳体内并固定风轮的轴承、带动风轮转动的电机及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并位于风轮的出风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元件、发热元件支架、上导轨、下导轨、两只以上的滚轮、齿轮、齿条、同步电机、第一干簧管感应器、第二干簧管感应器、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其中所述发热元件安装在发热元件支架上,所述滚轮分别安装在发热元件支架的上下两侧,所述齿条安装在发热元件支架上,所述第一磁铁及第二磁铁分别安装在发热元件支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上导轨及下导轨分别固定在壳体内的出风口处,所述滚轮位于分别位于上导轨及下导轨中并可滑动;所述同步电机安装在壳体内的出风口处,所述齿轮与同步电机的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干簧管感应器及第二干簧管感应器分别固定在壳体内并位于发热元件支架的左右两侧,第一干簧管感应器与第一磁铁相配合,第二干簧管感应器与及第二磁铁相配合。
在所述发热元件支架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轴柱,所述的滚轮套设在轴柱上。
在所述壳体内设有两第一限位凸台及两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及第二限位凸台分别位于发热元件支架的两侧。
在所述壳体设有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分别位于发热元件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干簧管感应器安装在第一插槽中,所述第二干簧管感应器安装在第二插槽中。
在所述齿条上设有导向孔,在所述壳体内固定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位于导向孔中。
所述滚轮的材质为POM;所述上导轨及下导轨的材质为POM;所述发热元件为碳纤维发热管或石英发热管或带散热片发热管或PTC陶瓷发热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能快速切换取暖吹风功能,同时解决空间占用大的问题,在使用环境内更省空间,使用周期更长,结构简单,容易装配,使用人性化,材料更节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解剖图;
图2是本发明发热组件与壳体配合的部分结构图;
图3是发热组件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97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