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杀菌活性的(1,3,4-噻二唑基)取代氨基甲酸苯酯类化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9695.3 | 申请日: | 2011-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5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唐子龙;张超逸;刘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85/135 | 分类号: | C07D285/135;A01P3/00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杀菌 活性 噻二唑基 取代 氨基 甲酸 苯酯类 化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新型的(1,3,4-噻二唑基)取代氨基甲酸苯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杀菌活性。
背景技术
自1958年发现了优异杀虫活性的甲萘威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传统三大杀虫剂之一,在农业保护和害虫防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作为农药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大约50余种,它们既有杀虫剂、杀螨剂,也有除草剂和杀菌剂。20世纪60年代初,甲萘威被成功开发,此后滋克威、灭百威和除虫威等品种被相继开发。这一时期被称为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上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氨基甲酸肟酯和氨基甲酸杂环酯类杀虫剂,如涕灭威、灭多威、克百威等,此阶段的杀虫剂在杀虫效果上有了显著提高,被称为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尽管这些品种杀虫效果好、应用广谱,但毒性太高,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如何使这些高效高毒的品种低毒化且又不降低其杀虫活性,是近十几年来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发展重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发展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硫多威、棉铃威、丙硫克百威和丁硫克百威等低毒品种被相继开发。但是,近些年来由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过度使用,使不少害虫对一些品种产生了抗性。从而发展具有新型结构、高效、低毒、广谱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显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1,3,4-噻二唑类化合物通常具有杀虫、杀菌、消炎、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中噻二唑环是主要的药效基团,一些含噻 二唑基的双杂环化合物已经成为商品化的抗菌剂,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成为新农药创制研究的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拼合原理,将1,3,4-噻二唑基引入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中设计具有新型结构的(1,3,4-噻二唑基)取代氨基甲酸苯酯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拓宽了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谱。
本发明的(1,3,4-噻二唑基)取代氨基甲酸苯酯类化合物,其结构式为式(I)所示:
式(I)中,与N原子相连的1,3,4-噻二唑环上有取代基R;R或是CH3,或是CH3CH2,或是CH3CH2CH2,或是CH(CH3)2,或是C6H5,或是4-CH3OC6H4,或是2-CH3OC6H4,或是4-ClC6H4,或是3-CH3C6H4。
本发明的(1,3,4-噻二唑基)取代氨基甲酸苯酯类化合物,选自:N-甲基氨基甲酸2-(5-甲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N-甲基氨基甲酸2-(5-乙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N-甲基氨基甲酸2-(5-丙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N-甲基氨基甲酸2-(5-异丙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N-甲基氨基甲酸2-(5-苯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N-甲基氨基甲酸2-(5-(4-甲氧苯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N-甲基氨基甲酸2-(5-(2-甲氧苯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N-甲基氨基甲酸2-(5-(4-氯苯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N-甲基氨基甲酸2-(5-(3- 甲基苯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
所述N-甲基氨基甲酸2-(5-甲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的结构式为:
所述N-甲基氨基甲酸2-(5-乙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的结构式为:
所述N-甲基氨基甲酸2-(5-丙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的结构式为:
所述N-甲基氨基甲酸2-(5-异丙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的结构式为:
所述N-甲基氨基甲酸2-(5-苯基-1,3,4-噻二唑-2-氨基甲基)苯酯的结构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96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