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丁字路口立交桥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9553.7 | 申请日: | 2011-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3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袁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明成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2700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字 路口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交桥,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丁字路口的立交桥。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数量也逐渐增多,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现在公路上越来越拥挤,甚至容易发生堵塞,这种堵塞主要发生在路口,造成时间的浪费和事故的频繁发生,给人们生活带来困扰。
一般情况下为了降低交通压力,人们在交通枢纽路口会建造立交桥,立交桥一般采用绕跨式结构,即在主干道一侧修建有绕跨过主干道至另一主干道的高架匝道,但是,这种绕跨式结构注定这种立交桥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弧度和高度,因此绕跨式立交桥占地面积大,工程量大,如果设置在简单的丁字路口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绕跨式立交桥的高架匝道去向不易辨认,容易导致驾驶员走错方向,浪费时间精力。
综上可知,人们需要设计一种更为先进实用的立交桥,用以疏导丁字路口的交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丁字路口立交桥,其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易辨认走向,且能够很好的完成丁字路口的交通疏导工作,从而消除上述背景技术中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丁字路口立交桥,所述丁字路口包括交叉成丁字形的横向主干道和纵向主干道,所述横向主干道包括左行的A车道和右行的B车道,所述纵向主干道包括上行的C车道和下行的D车道,在所述丁字路口设置桥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桥体包括用于A车道左转至D车道的第一匝道架桥和用于C车道左转至A车道的第二匝道架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匝道架桥横跨B车道且联接A车道和D车道。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匝道架桥入口设置于所述A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所述D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匝道架桥横跨B车道且联接A车道和C车道。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匝道架桥入口设置于所述C车道出口设置于所述D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出口设置于所述A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匝道架桥和所述第二匝道架桥中的其中一桥横跨于另一桥之上。
作为常规设计,所述第一匝道架桥和所述第二匝道架桥预留出底层路面或桥面行驶车辆高度。一般而言,匝道架桥会在与底层路面结合处,沿着主干道的中心线提升桥体高度,从而使匝道架桥预留出底层路面的车辆高度。
该丁字路口立交桥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直接修筑在丁字路口;也可以采用塑钢等材料制成分体结构,然后安装于丁字路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桥体包括用于A车道左转至D车道的第一匝道架桥和用于C车道左转至A车道的第二匝道架桥,用以完成车道的左转,这种立交桥与传统的绕跨式立交桥相比而言结构明显不同,其设置的左转车道为分离的匝道架桥,不同以往绕跨式立交桥采用环形绕跨式转弯车道,因此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易辨认走向,且能够很好的完成丁字路口的交通疏导工作,具有十分显著的进步。
本发明中,第一匝道架桥和第二匝道架桥的出入口均设置于各车道沿行驶方向的左侧边沿,同时第一匝道架桥和第二匝道架桥均只横跨B车道,基于这种结构,本发明的桥体得以进一步小型化,近似于从一车道直线联接另一车道,大大缩短了匝道架桥的长度,节约了建造成本;改变了传统立交桥绕跨式行驶方法,使驾驶员容易辨认方向,不易出错;而且本发明的各个转弯点不出现交叉,可以完全不设红绿灯,节约了成本,同时节约了驾驶人员的等待时间。
综上可知,本发明所述的丁字路口立交桥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匝道架桥长度大为缩短,做到最大可能的小型化,节约了建造成本;改变了传统立交桥绕跨式行驶方法,使驾驶员容易辨认方向,不易出错;可以完全不设红绿灯,节约成本和时间;本发明较之传统的立交桥,在结构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在效果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横向主干道,11. A车道,12. B车道,2. 纵向主干道,21. C车道,22. D车道,3. 桥体,31. 第一匝道架桥,32. 第二匝道架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明成,未经袁明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95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棉粘麻混纺织物的染色方法
- 下一篇:纳米竹质刷丝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