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刺梨中砷含量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49287.8 | 申请日: | 2011-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3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江帆;张松;李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郭笑傲 |
| 地址: | 550001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刺梨 含量 方法 | ||
1.一种测定刺梨中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绘制标准曲线:制备多个不同浓度的砷标准溶液,并对其分别检测,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绘制砷含量与检测结果之间的标准曲线;
②制备样品溶液上机检测,得到检测结果;样品溶液同时做空白试验;
③将步骤②中的检测结果与所述的标准曲线比对,即得到样品中砷的含量;
④上述步骤中所使用的检测仪器为原子荧光光度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测定刺梨中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浓度砷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分别吸取100ppb的砷标准溶液0.0mL,0.5mL,1.0mL,2.0mL,4.0mL,8.0mL,12.0mL于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mL浓盐酸和10mL10%的硫脲溶液,用超纯水定容至100mL,摇匀,即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测定刺梨中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溶液的处理方法为:取刺梨,粉碎,精密称定,加入硝酸、高氯酸,摇动使样品充分接触酸液,静置过夜;置于可调温电热板上,加热至消化完全;当硝酸与高氯酸完全蒸干时,取下冷却至室温;加入浓盐酸,用超纯水转移至容量瓶中,再加入10%的硫脲,用超纯水定容,摇匀,30℃-50℃加热10-60min并冷却至室温,即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测定刺梨中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溶液的处理方法为:取刺梨,粉碎,过3号筛,取样品0.5g精密称定,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硝酸10mL、高氯酸2.5mL,摇动使样品充分接触酸液,静置过夜;置于可调温电热板上,先低于100V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大量的红棕色气体逸出,当红棕色气体的量减少时提高温度继续消化至大量冒白烟,直至消化完全,当硝酸与高氯酸完全蒸干时,取下冷却至室温;加入2.5mL浓盐酸,用超纯水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再加入5mL10%的硫脲,用超纯水定容至50mL,摇匀,40℃加热30min并冷却至室温,即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测定刺梨中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检测参数为:灯电流80mA,负高压270V,原子化温度200℃,原子化器高度8mm,载气流量700mL/min,读数时间20s,延迟时间5s。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测定刺梨中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方法为: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
检测参数:灯电流80mA,负高压270V,原子化温度200℃,原子化器高度8mm,载气流量700mL/min,读数时间20s,延迟时间5s。
绘制标准曲线:分别吸取100ppb的砷标准溶液0.0mL,0.5mL,1.0mL,2.0mL,4.0mL,8.0mL,12.0mL于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mL浓盐酸和10mL10%的硫脲溶液,用超纯水定容至100mL,摇匀,并对其分别检测,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绘制砷含量与检测结果之间的标准曲线;
制备样品溶液:取刺梨,粉碎,过3号筛,取样品0.5g精密称定,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硝酸10mL、高氯酸2.5mL,摇动使样品充分接触酸液,静置过夜;置于可调温电热板上,先低于100V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大量的红棕色气体逸出,当红棕色气体的量减少时提高温度继续消化至大量冒白烟,直至消化完全,当硝酸与高氯酸完全蒸干时,取下冷却至室温;加入2.5mL浓盐酸,用超纯水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再加入5mL10%的硫脲,用超纯水定容至50mL,摇匀,40℃加热30min并冷却至室温,即得。取样品溶液上机检测,得到检测结果;样品溶液同时做空白试验。
测定法:选择砷空心阴极灯为光源,以1.3%的硼氢化钠的氢氧化钠溶液为还原剂,在5%盐酸溶液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分别测定对照品及样品的吸收值,均扣除同步操作的空白样品值,按标准曲线法计算样品中砷的含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测定刺梨中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3%的硼氢化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15g硼氢化钠,用1200mL 0.2%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摇匀,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师范大学,未经贵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92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