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内保温墙体的PVC专用盒套及其应用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48516.4 | 申请日: | 2011-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6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贾蒙;杨东明;袁小林;薛刚;张培建;王金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保温 墙体 pvc 专用 及其 应用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中电气管盒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一些住宅工程电气施工预留预埋管路时,经常使用PVC管、PVC接线盒,暗配接线盒后经常会遇到结构墙体再进行内保温的情况,墙体的厚度增加,使得接线盒与墙面有一定的距离,为后期安装开关、插座面板增加困难,需要加长螺丝才能固定面板,但是加长螺丝的长度不易调节一致,接线盒容易出现歪斜,也不容易安装牢固,使面板不易平整美观,更加严重的是造成工期拖延或因质量问题造成返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保温墙体的PVC专用盒套及其应用施工方法,解决因墙体的保温厚度增加接线盒的深度、使接线盒与面板无法安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内保温墙体的PVC专用盒套, PVC盒套与接线盒大小相适应的无底方盒,PVC盒套的左右两侧壁中部分别开有两个用于穿铅丝的圆孔,PVC盒套的左右两侧壁外沿分别连有用于连接开关面板的螺孔座。
应用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混凝土墙体内预置接线盒和导管;
步骤二,在混凝土墙体的内侧作内保温层之前,量好内保温层的厚度;
步骤三,根据内保温层的厚度加工PVC盒套,将PVC盒套的盒套边据断;
步骤四,在PVC盒套的两侧面的中部每面打两个圆孔,通过两圆孔穿铅丝;
步骤五,在安装接线盒位置的混凝土墙体两侧各打入一个胀塞;
步骤六,将PVC盒套两边的铅丝分别缠绕固定在胀塞上;
步骤七,作内保温层,PVC盒套外沿与内保温层的外表面平齐;
步骤八,在PVC盒套上安装开关面板。
步骤四的具体施工方法是:在PVC盒套两侧面的中部,离边缘2 cm处,用电钻打眼,每边打两个直径4mm的圆孔7,再分别在自制PVC盒套内侧穿出铅丝,直径在16mm就可以。
本发明施工操作简单,施工快捷,成本低廉,接线盒不易歪斜,不需要加长螺丝,也不需要调整加长螺丝的长度,只需要用套盒垫在接线盒底下,并将接线盒与之连接,解决了因为进行内保温而使墙体的厚度增加、接线盒不好安装的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工程进度。
本发明还使安装后的面板与墙面平整、美观、牢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内保温墙体安装电气PVC接线盒的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安装完成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安装完成左视图。
附图标记:1-PVC盒套、1.1-圆孔、1.2-螺孔座、2-铅丝、3-接线盒、4-内保温层、5-混凝土墙体、6-胀塞、7-开关面板、8-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用于内保温墙体的PVC专用盒套及其应用施工方法,所述PVC盒套1与接线盒3大小相适应的无底方盒,PVC盒套的左右两侧壁中部分别开有两个用于穿铅丝的圆孔1.1,PVC盒套的左右两侧壁外沿分别连有用于连接开关面板7的螺孔座1.2。
一种用于内保温墙体的PVC专用盒套的应用施工方法,参见图2以及图3所示:
步骤一,在混凝土墙体5内预置接线盒3和导管8。
步骤二,在混凝土墙体5的内侧作内保温层4之前,量好内保温层4的厚度。
步骤三,根据内保温层4的厚度加工PVC盒套1,将PVC盒套1的盒套边据断。
步骤四,在PVC盒套1的两侧面的中部每面打两个圆孔7,通过两圆孔穿铅丝2。具体方式是在PVC盒套1两侧面的中部,离边缘2 cm处,用电钻打眼,每边打两个直径4mm的圆孔7,再分别在自制PVC盒套1内侧穿出铅丝2,直径在16mm就可以。
步骤五,在安装接线盒3位置的混凝土墙体5两侧各打入一个胀塞6。
步骤六,将PVC盒套1两边的铅丝2分别缠绕固定在胀塞上。
步骤七,作内保温层4,PVC盒套1外沿与内保温层4的外表面平齐。
步骤八,在PVC盒套1上安装开关面板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85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