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8110.6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8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爱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爱生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张文;刘继富 |
地址: | 418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水旱 两栖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相当悠久。现时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水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水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三位,低于玉米和小麦,但能维持较多人口的生活。
水稻是水旱两栖作物,水稻在旱作条件下有一套适应于旱作的生理机制,而在水作条件下又有另一套适应于水作的生理机制。因此,根据水稻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也就是水份灌溉条件,水稻通常可分为水作水稻和旱作水稻。为了便于公众理解以及描述更加清楚,本文中将水作水稻和旱作水稻统称为水稻,在需要区分时,则采用水作水稻和旱作水稻的措辞。
几千年来,水作水稻占统治地位,这是因为水作水稻的产量往往比旱作水稻的产量高。有数据表明,水作水稻的产量目前已经达到了900m3/666.7m2,通常情况下也有400~600m3/666.7m2,而旱作水稻的产量通常只有200~300m3/666.7m2,可见水作水稻产量是旱作水稻产量的一倍以上。然而,水作水稻比旱作水稻产量高一倍以上的代价或者说主要原因是水作水稻的巨额水消耗。研究表明,水作水稻用水量为600-1343m3/666.7m2,而旱作水稻用水量为50~400m3/666.7m2。可见,水作水稻用水量是旱作水稻用水量的3~27倍。若在水作水稻生长过程中供水量低于生理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则会导致水作水稻的显著减产。
此外,水作水稻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水作水稻造成肥料的巨大浪费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国内在水作和旱作的田间试验中测得的表观硝化-反硝化损失率分别为16%~41%和15%~18%。意味着水作条件下造成了施肥量1~23%的反销化损失,并由于淋溶及泾流造成12.6%损失增量,两项合计由水作造成的氮素损失为施入量的13.6~35.6%。其中淋溶和泾流损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反销化损失则造成大气臭氧层破坏。
水作水稻耗水量巨大,造成农业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就现有的水利条件下已经难以承担。同时,水作水稻造成的肥料浪费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都与我们国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因此,传统的水作水稻种植方法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为此,业内人士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旱作水稻,并且旱作水稻已成为水稻发展的另一个方向。目前的研究表明,水稻由水作改旱作可以节约大量用水,但是旱作水稻产量最多只能达到水作水稻产量的80~90%。产量不足是当前旱作水稻的一个重要缺陷。
而且,旱作水稻中的另一个不足是,种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耕种工作,造成工作强度的显著增大,严重增加农耕成本,明显降低农业劳动生产率。
因此单纯的旱作条件和水作条件都存在一些不足,本领域急需一种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既可解决现有水作水稻耗水量巨大、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又可解决当前旱作水稻产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节约农耕成本,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其可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和大气臭氧层破坏,同时在满足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节约用水、控制污染、提高作物产量、节约农耕成本、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同提高。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旱耕:在干田状况下进行旱耕或旱地保护性耕作;
(2)起垄:使用起垄机一次性完成起垄,或使用开沟机开沟以形成需要的垄厢模式;
(3)插秧:将水灌溉到垄沟内使得水与垄面齐平时进行插秧;
(4)水浆管理:在插秧期将水灌溉至与垄面齐平;出苗、返青、分蘖、抽穗、灌浆及以后各生育期实行半沟水浸润灌溉;雨季灌深水防洪,所贮水用于预防干旱,遇干旱时改旱作状态,适时灌跑马水补充水供应。
优选地,上述旱耕步骤和起垄步骤通过使用旱耕起垄机一次性完成。
优选地,本发明水稻的水旱两栖种植方法还可以包括选自以下步骤中的任一个步骤或多个步骤:
(i)施肥:在旱耕的同时进行肥料深施;
(ii)围垄:在所述旱耕及起垄步骤之后,围绕田埂一圈作围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爱生,未经胡爱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8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校正机制的电容式传感器及电容感测方法
- 下一篇:信号接口适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