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腔体器件及其合分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47232.3 | 申请日: | 201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6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波;邸英杰;党志南;昌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1/207;H01P1/208;H01P1/2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闵磊;乔建聪 |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器件 及其 分路 结构 | ||
1.一种通信腔体器件,包括在腔体内实现的分别用于传输不同频段信号的两个信号通道,两个信号通道的同一端通过合分路结构对该两个不同频段信号进行合分路并形成公共端口,其特征在于,该合分路结构包括:
连接件,其一端与公共端口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一信号通道容性耦合;
阻抗变换传输线,其一端与第二信号通道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且其包含阻抗不等的至少两个线段;
谐振柱,串接于阻抗变换传输线中部;
介质支撑件,用于固定所述谐振柱并使谐振柱与腔体相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变换传输线包括两段线段,线段之一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线段之二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信号通道相连接,两段线段各以自身的另一端与所述谐振柱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变换传输线的各个线段一体成形,所述谐振柱沿其径向设有贯通孔,所述阻抗变换传输线穿越所述贯通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变换传输线中的各段线段的直径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通道为带通滤波通道,所述第二信号通道为低通滤波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通道为椭圆函数型低通滤波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通道包含若干谐振柱,与所述公共端口相邻近的谐振柱设有沿该谐振柱径向设置的孔槽,所述连接件置入该孔槽中与该谐振柱容性耦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公共端口的内导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谐振柱容性耦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谐振柱相耦合的部位套设有介质套筒。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通道包括多个顺次相连通的子腔、设置于每相邻两个子腔之间的若干谐振柱、置于各谐振柱上方的导体棒以及位置与数量与所述各谐振柱相对应设置的若干调谐螺杆,所述导体棒设置有位置和数量分别与各谐振柱相对应的若干螺孔,各调谐螺杆分别穿过所述的螺孔并分别深入各谐振柱的槽孔中以实现调谐螺杆与谐振柱间的容性耦合,所述阻抗变换传输线与第二信号通道的连接通过物理连接在所述导体棒上实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腔沿同一方向上排布,所述导体棒相应呈直线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腔不在同一方向上排布,所述导体棒相应呈折弯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棒的通孔周围的局部区段的直径大于导体棒主体的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柱与金属腔体的底壁之间设有脊部,所述各个谐振柱所对应的各个脊部的高度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子腔中,位于首尾两个子腔之间的其余子腔均等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谐螺杆与谐振柱之间设有介质套筒。
17.一种合路器/双工器/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其采用与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腔体器件相同的结构。
18.一种合分路结构,用于通信腔体器件中,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连接件,其一端形成公共端口,另一端用于耦合通信腔体器件的第一频段信号;
阻抗变换传输线,其一端用于接入通信腔体器件的第二频段信号,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且其包含阻抗不等的至少两个线段;
谐振柱,串接于阻抗变换传输线中部;
介质支撑件,用于固定所述谐振柱并使谐振柱与通信腔体器件的腔体相绝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72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