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氧曝气发生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形成的污染物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6875.6 | 申请日: | 201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4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鹤;范洪波;吕斯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C02F1/78;B01D53/76;B01D53/4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彭长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发生 装置 利用 形成 污染物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染物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臭氧曝气发生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形成的污染物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环境问题(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之一,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或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难降解、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容易在食物链中富集、能够远距离传输、毒性极大,对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带来极大危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制药业、纺织印刷业、焦化厂、石化行业等的快速发展,使含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日益增多。难降解有机废水和废气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也在经济上极大地制约了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电子、印染、制药、造纸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特别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这一影响因素日益显著,许多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由于水污染和废气污染问题而不得不关停或并转。因此开发高效、低成本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废气处理技术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且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市面上顺应生产需要出现了一些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废气的设备,这些现有设备是通过将废水或废气导入到曝气滤池中进行臭氧氧化的处理过程。其臭氧发生装置并不位于曝气滤池中,而是在曝气滤池外另外设有一个臭氧发生设备,再通过臭氧管道将臭氧发生设备中生成的臭氧通到曝气滤池中,然后将曝气管接到臭氧管道上。
由此可知,这种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废气的设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废水废气的除污处理,但其曝气装置和臭氧发生装置是各自独立的,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以下缺点:一方面,两个装置之间连接时需要各种连接头组件,使其组装麻烦,并且浪费材料。另一方面,分别添置曝气装置和臭氧发生装置两台设备,会增加设备成本,而且两设备分开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占地多且操作不方便。除此之外,由于臭氧发生装置并非安装在曝气池内,无法通过现成的废水对其表面进行冷却,因此,该臭氧发生装置需另外地配置一台冷却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臭氧曝气发生装置及利用该装置形成的污染物处理系统,其通过将臭氧发生装置和曝气装置同时结合形成在纳米陶瓷膜管上,使传统分离的臭氧发生装置和曝气装置一体化结合,在同一个装置上同时实现产生臭氧和曝气两种功能,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臭氧曝气发生装置,包括纳米陶瓷膜管、分别连接在高频高压电源正极端和负极端的高压电极和放电线圈,该高压电极收纳在纳米陶瓷膜管内部,该放电线圈缠绕在纳米陶瓷膜管外,该纳米陶瓷膜管上密布有可供纳米级分子穿过的微孔。
优选的,所述纳米陶瓷膜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该开口端具有一供空气或氧气进入的进气口。
优选的,进一步包括一将氧气或空气送入到纳米陶瓷膜管中的鼓风机,该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到纳米陶瓷管的进气口上。
优选的,所述高压电极为一高压导电电线,其内部为导电性良好的中央通电导线,外表包覆有一绝缘皮。
一种利用臭氧曝气发生装置形成的污染物处理系统,包括一污水罐或废气罐、一安装在污水罐或废气罐中的臭氧曝气发生装置和一高频高压电源;该臭氧曝气发生装置包括纳米陶瓷膜管、分别连接在高频高压电源正极端和负极端的高压电极和放电线圈,该高压电极收纳在纳米陶瓷膜管内部,该放电线圈缠绕在纳米陶瓷膜管外,该纳米陶瓷膜管上密布有可供纳米级分子穿过的微孔。
优选的,所述臭氧曝气发生装置竖立地安装在污水罐或废气罐中。
优选的,所述纳米陶瓷膜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该开口端具有一供空气或氧气进入的进气口。
优选的,进一步包括一将氧气或空气送入到纳米陶瓷膜管中的鼓风机,该鼓风机通过管道连接到纳米陶瓷管的进气口上。
优选的,所述高压电极为一高压导电电线,其内部为导电性良好的中央通电导线,外表包覆有一绝缘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68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液器
- 下一篇:一种血液透析管无菌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