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翘的增荧光薄层鉴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6241.0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3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燕;韩桂茹;许红辉;李向军;封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90 | 分类号: | G01N30/9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5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翘 荧光 薄层 鉴别方法 | ||
本发明专利申请为分案申请,原案信息如下:
申请号:2010105281179
申请日:2010年11月2日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中药材的增荧光检测薄层鉴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连翘的增荧光薄层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家各类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其药材的薄层鉴别增订率低,平均约为处方中药材总量的30%,无法全方位监控制剂质量。尤其是提取制剂,药材的显微特征已不附存在,显微鉴别对其束手无策,薄层鉴别再寻找不到特征性检测信息,就无法控制制剂质量。造成一些不法经营者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以劣代优、以假充真的情况发生,轻者贻误患者的病情,重者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
发明内容
为拓宽薄层鉴别检测途径,提高中药成方制剂中的薄层鉴别增订率,发明人对多种无检测信息的中药材进行了增荧光研究,并获得理想的结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材的增荧光检测薄层鉴别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a、分别取供试品药材和对照药材粉末0.01-0.5克,加甲醇3-10毫升,超声处理10-1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b、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2-4微升,分别点于同一GF254薄层板上,以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c、薄层板上喷以荧光增强剂,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d、置365nm紫外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作为优选方案,本发明薄层鉴别方法种的中药材优选为蟾酥、白术、连翘、人工牛黄、乌药、茵陈、牡丹皮或香附中的一种,增荧光剂优选为10%硫酸乙醇溶液或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
理论上,原本无任何检测信息的中药材,都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增荧光的方法进行薄层鉴别,发明人特别优选了几种药材的增荧光检测薄层鉴别方法,分别如下:
1、蟾酥的增荧光检测薄层鉴别方法优选为:
a、分别取蟾酥药材和蟾酥对照药材粉末0.05克,加甲醇3毫升,超声处理1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b、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2微升,分别点于同一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4:6:0.2的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c、薄层板上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作为荧光增强剂,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d、置365nm紫外灯下检视,蟾酥供试品色谱在与蟾酥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白术的增荧光检测薄层鉴别方法优选为:
a、分别取白术药材和白术对照药材粉末0.5克,加甲醇5毫升,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b、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4微升,分别点于同一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8:2:0.2的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c、薄层板上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作为荧光增强剂,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d、置365nm紫外灯下检视,白术供试品色谱在与白术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连翘的增荧光检测薄层鉴别方法优选为:
a、分别取连翘药材和连翘对照药材粉末0.4克,加甲醇5毫升,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b、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4微升,分别点于同一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10:2:0.2的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c、薄层板上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作为荧光增强剂,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d、置365nm紫外灯下检视,连翘供试品色谱在与连翘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人工牛黄的增荧光检测薄层鉴别方法优选为:
a、分别取人工牛黄药材和人工牛黄对照药材粉末0.15克,加甲醇6毫升,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b、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2微升,分别点于同一GF254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10:25:2:3的环己烷-乙酸乙酯-醋酸-甲醇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6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