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圆台结构的塞柱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45732.3 | 申请日: | 201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5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贺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贺昶明 |
| 主分类号: | F02M19/00 | 分类号: | F02M1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圆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塞柱,具体是基于圆台结构的塞柱。
背景技术
塞柱在生产生活,及其工业控制中出现的较为普遍。
在发动机中加减发动机的油门调节中;由于化油器和电喷汽车的控制方式是不同的,所以只好分开说:早期生产的汽车都是使用化油器供油方式.脚踩油门打开气腔,利用空气流经节气门上方喉管处产生的真空度将燃油从浮子室吸出且进行混合后,再度被吸入汽缸燃烧做功使发动机运转。把化油器拆开看一看,你会看到油门线连着一个塞柱,中间有一根粗针,油门加大就是把塞柱提起来,当然粗针也是同时起来的。塞柱起来,进气缸的通道增大,进入气缸的混合气就多,同时粗针被拉出,下面的主喷油孔增大,更多的油喷出来,混合气浓度加大,发动机转速就快了,当油针被完全拔出时,出油量就到了最大量,发动机的转速也就可以说是到顶了,再拉高也没有了意义。
而“电喷型”供油方式则是根据空气进气量,确定燃油所需的汽油量并通过控制喷油器开启时间来进行精确配制,使一定量的汽油喷射到发动机的进气道或汽缸内与相应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
“电喷型”车辆,当你踩下油门只是告诉电脑控制中心:你开启了油门多少角度,而在目前车速和负载的状态下,喷多少油是电脑在控制。
“电喷型”车辆是根据车主的驾驶习惯来确定供油多少,电脑根据你平时的驾驶习惯、打开油门的角度、目前的发动机转速和车速来供油。所以“电喷型”车辆如果一直是由一个人在驾驶的话,它与你的配合会很默契,当车辆借给别人或是几个人合开一辆车子时,它又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因为你重新踩下油门的角度所需要的喷油并非是你所真正需要的。
以此,基于上述发动机的结构可以看出塞柱是一种用于控制流量的装置,或一种用于密封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缓慢调节大小开口的基于圆台结构的塞柱。
本发明的实现方案如下:基于圆台结构的塞柱,主要由依次连接的螺栓棒、圆台棒、顶棒构成;所述螺栓棒与圆台棒之间设置螺帽。
所述圆台棒靠近螺栓棒一端的外表面开有螺纹。
所述螺帽靠近圆台棒一端还连接有密封圆柱。
所述密封圆柱和螺帽的厚度总和为螺栓棒长度的1/7,密封圆柱的厚度为螺帽厚度的1/3。
所述圆台棒的横切面为等腰梯形。
所述顶棒通过连接部件与圆台棒连接。
所述连接部件的外径小于顶棒的外径。
本发明最主要的技术特征在于,相比于传统的赛柱,我们采用的塞接部分为圆台形的圆台棒,由于圆台棒的特殊结构,我们还设计有形状结构与圆台棒相匹配的密封仓。圆台棒设置在密封仓的出口位置,用于调节密封仓内的物质流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可缓慢调节大小开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1、 螺栓棒;4、圆台棒;5、顶棒;3、螺纹;21、密封圆柱;2、螺帽;7、连接部件;6、密封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基于圆台结构的塞柱,主要由依次连接的螺栓棒1、圆台棒4、顶棒5构成;所述螺栓棒1与圆台棒4之间设置螺帽2。
圆台棒4靠近螺栓棒1一端的外表面开有螺纹3。
螺帽2靠近圆台棒4一端还连接有密封圆柱21。
密封圆柱21和螺帽2的厚度总和为螺栓棒1长度的1/7,密封圆柱21的厚度为螺帽2厚度的1/3。
所述圆台棒4的横切面为等腰梯形。
所述顶棒5通过连接部件7与圆台棒4连接。
所述连接部件7的外径小于顶棒5的外径。
如图2所示,将圆台棒4和顶棒5部分设置在密封仓6内部,其中圆台棒4与密封仓6的出口出连接,使用螺栓棒1和螺帽2可使得圆台棒4在密封仓6出口位置自由滑动。
密封仓6的出口位置设置成喇叭口,其形状大小与圆台棒4相匹配。
本发明采用螺栓棒1设置螺纹3和螺帽2结构,使得螺栓棒1可以缓慢移动,从而带动圆台棒4缓慢滑动,以此达到缓慢控制、调节密封仓6的开口大小。
其中螺栓棒1远离圆台棒4的一端,可联动电机,或使用人工手动控制。
顶棒5远离圆台棒4的一端,可随用途的需求设置不同的配件。
密封圆柱21的形状优先考虑与密封仓6出口形状相匹配。
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贺昶明,未经成都科盛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贺昶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57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补偿流体静压轴承
- 下一篇:汽车尾气回流控制阀导向运动阀芯下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