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5376.5 | 申请日: | 201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9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魏星乐;盖军;董现忠;徐维彬;毛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5/02 | 分类号: | B01D35/02;B01D29/05;B01D29/9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系统的过滤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的各综采面液压系统的窜漏液问题,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造成液压系统的串漏液的主要原因是,液压系统内的乳化液中具有杂质,如铁锈渣、矸石颗粒等,这些杂质在乳化液中流动,能够损坏液压系统的管路中的密封件,因而造成液压系统的窜漏液。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各高压管路上安装相应的固定式过滤器,采用该现有技术的固定式过滤器是针对高压管路进行设计的,受高压管路影响,固定式过滤器的尺寸较小,有效通流面积小,并且固定式过滤器的过滤网为竖直放置的,杂质容易堆积在过滤网上,容易造成过滤网的损坏。
固定式过滤器要求检修人员定期拆除过滤器,去除过滤器内部的杂质,由于工作量较大难于及时去除杂质,容易导致固定式过滤器失效,降低固定式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其过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式过滤器的容易损坏、工作效率较低的缺陷,能够及时排出过滤残渣,提高过滤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壳体和过滤件,所述过滤壳体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该过滤装置还包括排渣装置;
所述过滤壳体内部具有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进液腔以及与所述出液口连通的出液腔;所述排渣装置与所述进液腔的下部连通,所述进液腔的上部与所述出液腔连通,所述过滤件安装在所述进液腔和出液腔的连通处。
优选地,所述过滤件包括固定架和过滤网,所述固定架为框架结构,所述固定架与过滤网的外边沿相匹配且压设在过滤网的外边沿。
优选地,所述出液腔的上部安装有顶盖,该顶盖能够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所述过滤壳体的上部安装有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包括喷雾头和与所述喷雾头连接的分流管路。
优选地,所述冲洗喷雾头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
优选地,所述过滤壳体的外壁开设有观察窗,包括上观察窗和下观察窗,所述上观察窗开设在所述出液腔的外壁上,所述下观察窗开设在所述进液腔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观察窗为有机玻璃材料,所述过滤壳体上开设有相应的开口,所述观察窗固定在该开口上。
本发明提供的过滤装置,由于过滤壳体的进液腔和出液腔为上下布置,过滤件水平布设在进液腔和出液腔之间,当液体中的杂质被过滤件过滤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杂质容易掉落存储在进液腔下部的排渣装置内,定期对排渣装置进行排渣处理,本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具有很高的过滤效果,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杂质堵塞过滤件,防止过滤件应杂质堵塞而失效,提高过滤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外形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1-过滤壳体; 11-进液腔; 12-出液腔;
13-进液口; 14-出液口; 15-顶盖;
2-过滤件; 21-过滤网; 22-固定架;
23-固定件; 3-冲洗装置; 31-喷雾头;
32-分流管路; 4-排渣装置; 111-下观察窗;
121-上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壳体1、过滤件2和排渣装置4,过滤壳体1上具有进液口13和出液口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53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