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自动化动态生物表型图像采集分析集成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3587.5 | 申请日: | 201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3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铭;沈小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H04N7/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自动化 动态 生物 表型 图像 采集 分析 集成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自动化动态生物表型图像采集分析集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三网合一”的产业发展趋势和自动化设备技术的高度普及,各类高校、科研机构、相关应用单位对此类先进设备的渴求,多功能自动化动态集成控制设备必然替代传统手工实验室作业,解决了人员的替代和更换问题、克服了人员不足的矛盾、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各项性能按预定的程序运行,且能精确地比对数据,更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更可通过Internet网络技术、无线网络远程技术以及对所需数据更全面权威的分析,提升工作效率,助于产品的研发和试验及成果的展示;且目前国内该设备是行业空白,在这种背景下,开发研制基于动态图像处理的生物表型图像采集分析集成控制系统已成为必需产品。目前实验主要通过教科研人员手工操作,主要有两个缺点:一、对人员数量要求很多,且专一性要求大。各个实验人员专心于自己的实验及课程,经常性的在实验室检测生物的质量,观察其成长的过程,手动注入各种水或营养剂,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这大大浪费了资源可共享的原则。众所周知: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岗位,人才的流失和流动性都很强,同一实验未完成后面的人就无法继续进行,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出成果。二:人员手工操作的弊端。由于人工操作的惯性,对同一产品的精确度有很大的限制,以致所抓取的图片和性能指标可比性不高,比如不是同一剖面或拍摄角度不一样或拍摄时间不一样等,都会造成图片没有可比性或误导结果,需重复着进行多项实验。此研发设备它主要是由自动化设备传输产品、不会移位和偏转;且数码拍摄设备定点定时来抓取图像,克服了人工操作时不是同一剖面或拍摄角度不一样或拍摄时间不一样等现象发生;并在数据库中保存,然后经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可清晰地表述产品特性。按需用的规律来编排,通过图表显示,不仅能精确地比对数据,更减少了人员的工作量,提供高性能的工作要求等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自动化动态生物表型图像采集分析集成控制系统。
本发明包括传输设备、监控设备、灯光处理设备、视频采集卡、图像采集设备、微机系统、PLC控制器、生物处理设备和暗箱。在环形的传输设备上方依次布置有第一监控设备、第二监控设备、第三监控设备和第四监控设备,该四个监控设备围绕传输设备呈中心对称分布,每一个监控设备配置一个灯光处理设备,用于对监控设备进行灯光补助。
在第一监控设备与第二监控设备之间的传输设备上装有暗箱,所述的暗箱内顶部设置有图像采集设备,暗箱内侧壁设置有灯光处理设备;所述的传输设备的传输轨道贯穿暗箱。
在第二监控设备与第三监控设备之间的传输设备上装有用于培植植株的生物处理设备,所述的生物处理设备由KBG管与开关阀组成。
所述的视频采集卡与所有的监控设备信号连接,采集监控设备得到图像信号。
所述的PLC控制器与灯光处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生物处理设备和传输设备中的驱动单元信号连接。
所述的视频采集卡和PLC控制器均与微机系统信号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实现所需监测生物及相关表型对象的动态变化、过程控制等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提升成果的展示。
2)整体开放式的结构,有效地避免各设备不同步、易移位、缺少观察、不便管理等不足,也使工作环境更为整洁、美观,简便易操作。
3)整体360°自动化设备,可减少人员投入,数据自动采集、分析、保存,保持高质量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教学及科研质量。
4)整体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易于操作管理,自动运行,更可远程操作以方便、简洁地解决工作中的多个实际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暗箱内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35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胎及轮胎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无缝管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