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APWAP架构的接入控制器及其密钥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3327.8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8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郑军;杨水根;温海波;梁铮;宾梵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4 | 分类号: | H04W12/04;H04W84/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郑立柱 |
地址: | 2012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apwap 架构 接入 控制器 及其 密钥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特别涉及基于CAPWAP架构以及IEEE 802.11协议族的WLAN技术。
背景技术
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已经广泛地部署在个人家庭、企业以及公共热点中。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WLAN技术的成熟,它已经成为了运行商接入网中的重要部分。例如,在3G牌照颁发后,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已经建立并继续扩建所谓的“运营商级别的WLAN”,这一“运营商级别的WLAN”与中国的WiFi无线城市的趋势相一致。从技术的角度看,运营商级别的WLAN通常基于由IETF CAPWAP(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s,无线接入点控制与规定)所定义的集中式架构,并且作为大范围的WLAN、与典型的WLAN截然不同地运作。
对于WLAN来说,IEEE 802.11协议族定义了一系列的密钥管理体系。以例如IEEE 802.11r来说,图1示出了一个示例的拓扑结构,图2示出了其典型的密钥管理体系。参照图1与图2,首先,移动站MS从接入节点AP1接入到该WLAN中,AP1具有IEEE 802.11协议的PHY层和MAC功能,AP1与AAA服务器(认证服务器)交互,认证该移动站MS的合法性,并且获得AAA服务器提供的主会话密钥MSK(和/或确定与该移动站MS对应的预共享密钥PSK)。接着,AP 1根据MSK与PSK,与该移动站MS协商获得作为第零级密钥的主密钥PMK-R0,并可以被称为第零级的密钥持有者R0KH。接下来,AP 1与移动站MS可以通过四次握手协商获得业务密钥PTK,于是,在移动站MS与AP1基于该业务密钥PTK通过无线接口进行通信。
仍参照图1与图2,在移动站MS需要从AP1切换到AP2,或者进行后继的从AP2到AP3的切换时,作为第零级密钥持有者的AP1将接收到来自其他AP的、移动站MS的切换请求,该AP1将生成作为第一级密钥的主密钥PKM-R1a和PMK-R1b,并将这些主密钥提供给作为切换目标的AP2或AP3。AP2或AP3接收并存储该些主密钥,它们可以被称为第一级密钥持有者(R1KHa与R1KHb)。之后,AP2或AP3可以进一步通过四次握手与移动站协商获得业务密钥PTKa或PTKb。AP2与AP3作为PTK的密钥持有者(PTK-KHa与PTK-KHb)存储业务密钥PTKa与PTKb。并且,移动站MS与AP2或AP3基于该业务密钥PTKa或PTKb通过无线接口进行通信,切换过程顺利完成。
可见,IEEE 802.11协议族中的密钥管理体系是基于每个AP的分布式的协作框架,这与CAPWAP的集中式架构不相兼容,如下面所分析的。
在CAPWAP中,AP可以被分为两类逻辑组件,其中之一是传统的AP(本地MAC模式),它实现了PHY层功能以及IEEE 802.11协议族的全部的MAC层功能,也被称为“胖AP(fat AP)”。另外一种是被称为“瘦AP(thin AP)”的无线端接节点(WTP)(划分MAC模式),在无线端接节点中仅仅实现了PHY层功能以及MAC协议中的下层部分,而MAC层协议中的上层部分由管辖这些瘦AP的一个接入控制器(Access Controller,简称AC)所实现。基于这样的功能划分,IEEE 802.11中的认证以及接入控制特性都在集中化的接入控制器中实现,允许它将用户端连接到任何无线端接节点而不需要EAP重新特征。
在CAPWAP中,接入控制器作为认证器工作,在初始化阶段,经由一个无线端接节点接入的用户站/移动站经过接入控制器与AAA服务器进行基于IEEE 802.11的EAP对话。完成后,AAA服务器将产生的主会话密钥MSK提供给接入控制器。接入控制器继而通过该无线端接节点与该用户站进行四次握手,并确定业务密钥。无线端接节点没有业务加密/解密功能,该功能由接入控制器所提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33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终端设备及其资费提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