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臂轴向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2080.8 | 申请日: | 201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杜志岐;郭晓燕;王东亮;施睿;冯宇;崔勇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G3/20 | 分类号: | B60G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调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轮式越野车辆横臂轴向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轮式越野车辆多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挂,横臂通过销轴和支承座与车体连接。由于越野车辆的行驶环境较为恶劣,支承座内的滑动轴承容易磨损,致使支承座和横臂间产生间隙。如果间隙过大,制动时支承座和横臂会发生刚性撞击,同时车轮定位参数也受到影响,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满足轮式越野车辆的使用要求,需设计一种横臂轴向调整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臂轴向调整装置,利用调节盘的转动来推动支承座的轴向移动,从而调节支承座与横臂的相对位置,以消除支承座和横臂间的轴向间隙,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横臂轴向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承座及安装在支承座之间的销轴,销轴与横臂连接,支承座与车体通过固定螺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能在销轴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支承座开有用于安装固定螺栓的长圆孔,所述支承座远离车体的一端上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圆形的调节盘,所述调节盘为偏心圆盘,所述调节盘的回转中心处开有圆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圆孔和长圆孔与车体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直径、圆孔直径以及长圆孔直径相等;所述调节盘的偏心距不大于所述长圆孔的中心距。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横臂轴向调整装置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承座的长圆孔以线轴的轴心线为中线对称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优选的一种横臂轴向调整装置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盘上一周均匀刻有刻度。
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优选的一种横臂轴向调整装置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盘的偏心距大于5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得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利用偏心圆盘型的调节盘的转动来推动支承座的轴向移动,从而调节支承座与横臂的相对位置,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灵活,拆装方便,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特别适用于轮式越野车辆,也可用于重型工程车辆领域,横臂轴向调节量一般为0~5mm。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横臂轴向调整装置主视图;
图2为一种横臂轴向调整装置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固定螺栓与支承座和调节盘连接部位剖视图;
图4为一种横臂轴向调整装置支承座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调节盘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调节盘移动轨迹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支承座与横臂存在间隙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支承座与横臂间隙消除示意图;
其中,1-横臂,2-销轴,3-支承座,4-调节盘,5-固定螺栓,6-圆孔,7-安装槽,8-长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本例发明的一种横臂轴向调整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承座3及安装在支承座3之间的销轴2,销轴2与横臂1连接,销轴2可在支承座3内转动,横臂1通过球头销与车轮总成相连,支承座3与车体通过固定螺栓5连接,支承座3能在销轴2的轴向方向移动,支承座3开有用于安装固定螺栓5的长圆孔8,支承座3的长圆孔8以线轴2的轴心线为中线对称设置,支承座3远离车体的一端上开有安装槽7,安装槽7内安装有圆形的调节盘4,调节盘4为偏心圆盘,调节盘4的回转中心处开有圆孔6,调节盘4上一周均匀刻有刻度,调节盘4的偏心距大于5mm,偏心距是图5中的n;固定螺栓5穿过圆孔6和长圆孔与车体连接,所述固定螺栓5的直径、圆孔6直径以及长圆孔8直径相等;所述调节盘4的偏心距不大于所述长圆孔8的中心距,中心距是图4中的m。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支承座3与横臂1产生间隙D,进行调节时,先松动固定螺栓5至调节盘4可自由转动,此时调节盘4的刻度a与支承座3基准刻度线对齐,转动调节盘4至180度(如图6所示),此时调节盘4轴向移动的距离为D,调节盘4推动支承座3轴向移动(如图6虚线所示),支承座3轴向移动的距离也为D,紧固固定螺栓5,为保证支承座3沿轴向平行移动,支承座3两边的调节盘4应转动相同的的角度。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20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