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遗传算法的无线认知网络端到端服务质量确保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0923.0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0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白跃彬;彭惠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8/24 | 分类号: | H04W28/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遗传 算法 无线 认知 网络 端到端 服务质量 确保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认知功能的移动自组织网络,属于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端到端服务质量确保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的端到端服务质量(QoS)确保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端到端QoS指数据传输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节点、链路服务性能的总效果,它决定了一个用户对服务的满意程度,通常由若干基本的性能指标来描述,包括链路可用性、吞吐量、时延、抖动、分组丢失率、连接建立时间等。移动自组织网络以其较强的灵活性、可生存性和自组织能力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领域。然而,该网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有限,无线链路时断时续、间歇可用,集中控制的基础设施缺乏等,这些使得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的端到端QoS确保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
目前现有的针对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端到端QoS确保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端到端QoS确保方法不具有通用性。由于不同应用的机理导致影响其端到端QoS的关键因素有所不同,因而根据不同应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端到端QoS确保方法。比如,视频、音频的编码方式是影响多媒体业务QoS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很多对其QoS保障问题的研究都集中于编码方法,而对其他很多应用的端到端QoS保障则没有这方面因素的考虑。二是,QoS指标之间存在着一些关联,对其中一些指标的保障,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指标的性能。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只能确保单个QoS指标,同时确保多个QoS指标通常是个NP问题,需要借助于一些智能的算法来解决。三是,目前大部分方法在应对环境变化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尤其是移动自组织网络这种环境会随时发生变化的网络,增强方法的自适应能力,使其在环境变化时,能够快速做出响应是十分必要的。
与此同时,无线认知网络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具有自我管理、自我优化、自我愈合能力的网络技术。它能够通过测量、估算、感应等途径感知反映当前网络状态的参数值;然后,采取一定的智能方法,如遗传算法、博弈论等,按照一定的端到端目标,决策出能够提高网络端到端性能的配置方案;最后,根据决策出的结果,进行网络的重构;在上述过程中,网络还具有学习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重构案例,从中提取出知识,以指导后续的决策过程。
针对目前在移动自组织网络端到端QoS确保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引入无线认知网络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无线认知网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决策过程采用的智能决策方法。遗传算法是借鉴了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些现象,如变异、交叉等,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用于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搜索算法。它的特点有:从问题解的串集开始搜索,覆盖面大,利于全局择优;同时处理多个个体,减少了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风险,算法本身易于实现并行化;具有自组织、自适应性和自学习性;可以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等。这些特点使得它成为适合确保业务多个QoS指标的优化搜索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确保移动自组织网络中业务的多个端到端QoS指标为目标,根据无线认知网络的思想,建立移动自组织网络中业务端到端QoS确保问题的无线认知网络模型,并以遗传算法作为无线认知网络模型中的智能决策方法,具体包括:
1.无线认知网络模型
无线认知网络的基本组成有感知、决策和行动这三个部分。本发明将移动自组织网络中业务的端到端QoS确保问题建立为无线认知网络模型。将业务的QoS指标,如业务的端到端时延、抖动、丢包率等,作为反映网络状态的感知参数;将能够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的遗传算法作为智能决策过程的方法;将网络协议栈中的可调参数,如无线节点的发射功率、数据的发送速率等,作为完成网络重构的行动方案配置参数。
2.采用遗传算法的认知决策过程
遗传算法作为无线认知网络模型中的智能决策方法,其主要作用是搜索能够确保业务多个端到端QoS指标的网络协议栈中的可调参数值。将经过编码的可调参数组合作为遗传算法中参与操作的染色体,可调参数的个数即为染色体的长度;QoS指标作为适应度函数,由于本发明针对的是多个QoS指标,适应度函数以向量的形式表示,向量中的每个元素对应于每个经过处理的QoS指标。染色体参与的运算是遗传算法现有的锦标赛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通过这些操作,染色体会不断变换成不同的染色体,再通过非支配排序算法将这些染色体进行多目标排序,选择出在各个子目标上均较好的染色体,作为新的种群,继续参与遗传操作。算法结束后,将求解出的染色体解码,即可得到所需的可调参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09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