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游动物活体样品分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40903.3 | 申请日: | 201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胜;李涛;黄晖;胡思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林伟斌 |
地址: | 51030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游动物 活体 样品 分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选装置领域,尤涉及一种用于海洋生物样品处理的浮游动物活体样品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传统食物链中的重要营养链接,其数量变动及空间分布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运转,甚至全球气候变化都会产生重要作用。浮游动物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生态习性,在食物链中所起作用也不同,选取某一种类的浮游动物活体样品进行室内单种培养与试验,是研究其生理生态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将采集到的浮游动物活体混合样品进行分门别类,主要采用直接将混合样品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进行分选的方法,需耗费大量时间,而且浮游动物不断游动,也给分选工作带来不少困难。
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890880U公开了一种用于浮游生物的多级分选装置,该装置由多个相同管径且中空的双通塑料管通过双通连接件套接而成,双通塑料管内部有突出的隔离栏,隔离栏的突出部分承接隔离网,双通连接件与双通塑料管配套,其外径与双通塑料管的内径相同。该分选装置采用易于获取的塑料管,通过简单的连接,即可制作成用于浮游生物的多级分选装置,可以一次性对浮游生物的大小多级分选,以测定浮游生物大小组成,操作过程简单易行。
上述专利虽能对浮游生物进行多级分选,但是其仅能对浮游生物的大小进行多级分选,却不能对采集到的浮游动物活体混合样品进行分门别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游动物活体样品分选装置,能对采集到的浮游动物活体混合样品进行分门别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浮游动物活体样品分选装置,包括U型管,所述U型管下端连接有收集室,所述U型管与收集室的连接处设有由第一阀门控制闭合的开口,所述U型管的一端包裹遮光层。
通过在U型管设置光明和黑暗条件,可将浮游动物按趋光和避光两类分开;同时通过控制阀门,可使沉淀的碎屑和底栖性种类从U型管与收集室连接处的开口流入收集室,从而达到初步分选不同习性的浮游动物活体混合样品的目的。
其中,U型管包括弧形管与两根竖直管,其中一根竖直管包裹遮光层。
优选地,所述收集室为锥形容器。当U型管与收集室连接处的阀门打开时,沉淀于U型管底部的物质可随水流流入收集室中,收集室为锥形容器更有利于物质的收集。
可选地,所述收集室底部设有第二阀门。U型管与收集室可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当收集室收集完毕时,可拆卸取出内容物。在收集室底部设一阀门,则可在收集完毕后,可直接打开阀门使收集室内的物质随水流出,无需拆卸收集室,取出内容物时更为方便。
可选地,所述U型管左右两端的下部均设有第三阀门。在U型管两端的下部均设置阀门,则可通过关闭阀门来控制管内水的流通。当关闭两端阀门后,可分别从顶端开口处用吸管将其中浮游动物吸出,而不会扰动管内水体。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U型管无包裹遮光层的另一端外侧设有光源。该浮游动物活体样品分选装置置于光亮处使用,U型管的一端包裹遮光层,另一端可配备光源,则当装置处于黑暗环境中仍能正常使用,并且在光强度较弱的情况下,光源的配备也能起到很好的照明作用而不会影响装置的使用。
优选地,所述光源为白炽灯。白炽灯适合频繁启动的场合,且体积较小,并可制成各种功率的规格,同时具有易于控光、没有附件、光色宜人等优点,故本方案光源可采用白炽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浮游动物活体样品分选装置能对采集到的浮游动物活体混合样品进行分门别类,通过在U型管设置光明和黑暗条件,可将浮游动物按趋光和避光两类分开;同时通过控制阀门,可使沉淀的碎屑和底栖性种类从U型管与收集室连接处的开口流入收集室,从而达到初步分选不同习性的浮游动物活体混合样品的目的,大大缩短了分选时间,有利于对其生理生态特征作进一步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浮游动物活体样品分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浮游动物活体样品分选装置的实施例,包括U型管10,U型管10下端连接有收集室20,U型管10与收集室20的连接处设有由第一阀门11控制闭合的开口,U型管10的一端包裹遮光层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09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造粒机出料溜槽防结疤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芸豆割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