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罩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40667.5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黄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介忠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B60R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车辆上的车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轻易操作即可自动展开或收合的罩覆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辆乃现今最常使用且方便的代步工具,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车辆数量也每年以非常可观的数字向上递增,虽然汽车使用方便,但停车的车位并没有随之增加,故停车问题很明显的已成为每一个都市地所头疼的难题,一般无自有室内停车场的开车族通常于居家附近找寻空地停车,而多数必需停放在无遮蔽的户外空间,尤其在外出使用时,更多停放于路边,而任其风吹雨淋或受尘埃、酸雨侵蚀。
一般车辆的车主如未具有室内式的停车位,又不欲使爱车在室外遭受风吹雨打而受损时,多会在车体外表上套设车罩或寻空地架设车棚。
其中传统车棚多具有固定设置的钢架,在钢架上张设有帆布,由于钢架系采固定式结构,因此,当车辆驶出车棚之后,该车棚并无法收折而占据空间,造成空间利用上的限制。近来,有业者提供了以交错支撑的较便利的临时性车棚,虽为无法永久使用该地或无法于该处搭建停车库的人提供了一个良好选择,但其仍属无法收合的固定式结构,其装设后无论棚内停车与否,车棚所占的面积仍然很大,故效果不甚理想。
另外,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提供汽车遮蔽用的对象即为罩体式车罩,其是由一布车缝成一似汽车状的罩体,且无其它配件或构造,因而只是纯粹作为罩护汽车,以达到防雨、遮蔽灰尘、防刮等目的。但传统式汽车罩在使用、收合时,往往需二人前后操作会比较方便,如为一人操作,使用者必需自行将车罩完全打开以套合于车体,而在不使用时,使用者还是得自行将其收折后再予以藏置,如此操作不易且麻烦耗时,极不理想,且套设于车体外时容易遗失而无法实时得知,故传统式汽车罩尚有待改良之处。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罩覆装置,用以改善传统汽车罩或车棚所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罩覆装置,借助无线操控即可使得车罩自动展开或收合。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卫星定位及防盗功能的罩覆装置,以在罩覆有车罩的车体遭受突发状况时,能实时通知车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罩覆装置,用于罩覆一车体,包含:
一个充气机构,具有一个产生高流量气体的充气构件以及一个将所述高流量气体排出的一排气端;
一个罩体机构,具有一个上外罩层以及一个下外罩层,且在上外罩层与下外罩层之间具有一个气线空间;
一个气流通道,呈弯曲蜿蜒的形状,设置于所述气线空间中,气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充气机构的排气端相接,且气流通道具有一个泄气口;
一个卷线放收机构,具有一个卷线、一个将卷线予以放线或收线的卷线放收构件、以及一个卷线导引构件,所述卷线设置在所述气线空间中,且卷线经卷线导引构件的导引而在收线或放线时,在气线空间中不会与所述气流通道碰撞或摩擦,
其中所述充气机构与所述卷线放收机构设置于车顶,且在罩覆装置为展开时,所述充气机构对所述气流通道充气,而使所述罩体机构依照气流通道的弯曲蜿蜒之形状而自车顶向外充气而展开,且所述充气机构高流量气体排出量大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泄气口所泄出气体量,且在罩覆装置在收合时,卷线放收构件将位于气线空间中的卷线予以收线,而使罩体机构自罩体机构的外缘向车体方向而收合。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之一是,所述气流通道为单一管路信道而以弯曲蜿蜒的方式自车顶向外延伸。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之一是,所述罩体机构具有一个作为上外罩层的第一罩体构件以及一个作为下外罩层的第二罩体构件,而在第一罩体构件与第二罩体构件之间形成气线空间。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之一是,所述充气构件为一高压泵。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之一是,所述充气机构与卷线放收机构容置于一个收纳壳体中,而所述收纳壳体设置于车顶。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之一是,所述罩体机构在气线空间之外的部分,其上外罩层与其下外罩层相互贴合。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之一是,所述卷线导引构件是一个具有孔槽的连接件,连接件连接于上外罩层或下外罩层的内表面上。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之一是,气流通道受一固定件而固定于上外罩层的内表面而使卷线通过下外罩层的内表面与气流通道之间,或固定于下外罩层的内表面而使卷线通过上外罩层之内表面与气流通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介忠,未经黄介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06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