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制冷设备的热源回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40253.2 | 申请日: | 2011-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 发明(设计)人: | 潘锦鸿;许思昭;马乃良;蔡忠厚;郭大捷;陈镇源;吴先祥;潘荣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锦鸿 |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F25B41/06;F25B4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 地址: | 515638 广东省潮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冷 设备 热源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用于制冷设备的热源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制冷设备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软饮料灌装车间、冷饮加工车间等场所用的大型制冷设备,在制冷设备中,压缩机作为主要部件其能够产生大量的冷气,在压缩机产生冷气的同时,压缩机可产生大量热量。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制冷时产生的热量通常散发于空气中,如此,造成了较严重的能源浪费。
因此,如何回收制冷设备制冷时产生的热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冷设备的热源回收装置,其能够有效回收制冷设备制冷时产生的热量。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制冷设备的热源回收装置,包括进口与所述制冷设备的压缩机散热部相连接的散热盘状螺旋管及与所述散热盘状螺旋管相叠置的吸热盘状螺旋管;所述吸热盘状螺旋管的入口与冷水管相连接,所述吸热盘状螺旋管的出口与热水管相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散热盘状螺旋管的出口相连接的热交换器,所述冷水管经过所述热交换器。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吸收空气中热量的吸热铝片,且所述吸热铝片通过第一热量输送管路与所述压缩机散热部相连接,并通过第二热量输送管路与所述热交换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热量输送管路上设有热力膨胀阀。
优选地,所述散热盘状螺旋管的出口与所述吸热铝片通过第三热量输送管路相连接,且所述第三热量输送管路上设有自动化霜阀。
优选地,所述热水管上设有可显示温度的热电偶。
优选地,所述热水管的出口设有用于控制热水流量的温控阀。
优选地,所述冷水管的入口设有电磁阀。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制冷设备的热源回收装置,包括散热盘状螺旋管和吸热盘状螺旋管,其中散热盘状螺旋管的进口与制冷设备的压缩机散热部相连接,即压缩机产生的热量可输入至散热盘状螺旋管。由于吸热盘状螺旋管与散热盘状螺旋管相叠置,由散热盘状螺旋管散出的大部分热量可由吸热盘状螺旋管吸收。应当理解,散热盘状螺旋管和吸热盘状螺旋管均为盘状螺旋管,散热盘状螺旋管内的热量可被吸热盘状螺旋管充分吸收。此外,由于所述吸热盘状螺旋管的入口与冷水管相连接,所述吸热盘状螺旋管的出口与热水管相连接。因此,冷水通过冷水管进入吸热盘状螺旋管,冷水升温后可通过热水管排出。
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制冷设备的热源回收装置,其冷水管内的冷水进入吸热盘状螺旋管之后,只需一次加热,即可变为温度较高的热水,由热水管排出。需要说明的是,该热水可被广泛地应用于旅店、酒店、集体宿舍等需要大量热水的场所。显然,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制冷设备的热源回收装置,其能够有效回收制冷设备制冷时产生的热量,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用于制冷设备的热源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散热盘状螺旋管的出口相连接的热交换器,所述冷水管经过所述热交换器。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盘状螺旋管的热量经过吸热盘状螺旋管的吸收后,其排出的气体仍然带有一定的热量。鉴于此,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用于制冷设备的热源回收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散热盘状螺旋管的出口相连接的热交换器,且所述冷水管经过所述热交换器。
如此设置,由散热盘状螺旋管的出口排出的气体所带有的余热,在热交换器中可被冷水管中的冷水吸收,进而使得冷水管中的冷水进行预热之后再进入吸热盘状螺旋管进行加热。显然,进一步提高了制冷设备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用于制冷设备的热源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冷设备的热源回收装置,其能够有效回收制冷设备制冷时产生的热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锦鸿,未经潘锦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40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