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限压阀功能的ESP常开阀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9824.0 | 申请日: | 2011-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3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荣;潘智慧;郑利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68 | 分类号: | B60T13/68;F16K31/06;F16K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12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限压阀 功能 esp 常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阀门,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电子行驶稳定系统(ESP)中的执行器。
背景技术
制动系统是汽车上的关键部件,如何采用更可靠的汽车制动系统使汽车行驶更安全更舒适,是汽车行业不断追求的目标。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装置(ABS)、汽车电子行驶稳定系统(ESP)在这种背景下先后面世。目前国产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装置(ABS)在国内已经批量供货,而汽车电子行驶稳定系统在国内尚处于空白状态。相较于ABS,ESP的功能更加强大、安全性也更高。汽车电子行驶稳定系统(ESP)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组成。
图1是ESP执行器工作原理图,图中由常开的高速开关阀和限压阀并联实现ESP执行器中的常规制动和汽车行驶时的稳定调节的限压功能。
在现有的ESP执行器中,常开阀和限压阀分开,即使把限压阀设计在常开阀中,也仅仅只是结构上的简单整合。到目前为止,尚未有将常开阀和限压阀真正意义上合为一体且带限压阀功能的ESP常开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限压阀功能的ESP常开阀。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带限压阀功能的ESP常开阀,它包括:线圈、导套、衔铁芯、顶杆、阀体、弹簧、密封圈、油滤、底座和密封圈;其中,线圈套在导套上,导套和阀体焊接在一起,衔铁芯在导套内,衔铁芯与阀体间有一空气隙,因而能在导套内上下运动;顶杆在阀体内,一端与衔铁芯接触,另一端为圆球面,与弹簧的一端接触;底座嵌入与阀体内,顶住接弹簧的另一端,底座与阀体间过盈配合,底座内有油进口通道;密封圈套在阀体的外圆上,油滤套在阀体外圆上油出口外并挡住密封圈,使其不在阀体外圆上有相对轴向运动;油滤与阀体间过盈配合;密封圈安装在阀体外圆的凹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把常开阀中的限压阀和常开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使常开阀在不增加限压阀部件的情况下,通过规定控制电流的大小就能实现限压功能。同时由于常开阀和限压阀共用一个阀口,使常开阀的结构大大的简化。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ESP执行器工作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带限压阀功能常开阀结构图;
图3是限压阀在工作状态下时的结构图;
图4是顶杆的受力分析图;
图中,线圈1、导套2、衔铁芯3、顶杆4、阀体5、弹簧6、密封圈7、油滤8、底座9、密封圈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图2是本发明带限压阀功能常开阀结构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ESP常开阀包括:线圈1、导套2、衔铁芯3、顶杆4、阀体5、弹簧6、密封圈7、油滤8、底座9和密封圈10。其中,线圈1套在导套2上,导套2和阀体5焊接在一起,衔铁芯3在导套2内,衔铁芯3与阀体5间有一空气隙,因而能在导套2内上下运动;顶杆4在阀体5内,一端与衔铁芯3接触,另一端为圆球面,与弹簧6的一端接触;底座9嵌入与阀体5内,顶住接弹簧6的另一端,底座9与阀体5间过盈配合,底座9内有油进口通道;密封圈7套在阀体5的外圆上,油滤8套在阀体5外圆上油出口处并挡住密封圈7,使其不在阀体5外圆上有相对轴向运动;油滤8与阀体5间过盈配合;密封圈10安装在阀体5外圆的凹槽内。
由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在线圈不通电的情况下,常开阀处于打开的状态,这个时候限压阀在执行器中没有任何作用。在线圈1通电的情况下,线圈1内部产生磁场,在电磁力的作用下,衔铁芯3相对阀体5产生运动,这种运动由衔铁芯3传递到了顶杆4上。所以衔铁芯3和顶杆4一起沿阀体5的方向产生运动。直到顶杆4的圆球面接触到底座的阀口(如图3所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限压阀才可能起作用,也就是说常开阀和限压阀在同一种关闭状态。这为两者间的整合带来了可能。本发明的特征是常开阀和限压阀共用一个阀口。
本发明提供的带限压阀功能的ESP常开阀工作原理是:在线圈1通电常开阀关闭的状态下,这时候对顶杆4进行受力分析可以发现(如图4所示),在进口处和出口处产生油压差作用在顶杆4上,顶杆4除了受油压产生的力F1,还有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力F2通过衔铁芯3传递到顶杆4上和弹簧6产生的压缩力F3。由受力平衡可知: ; 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98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恒温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降低血糖的组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