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力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9511.5 | 申请日: | 201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53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何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振华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林炜 |
地址: | 20110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力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力发电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力发电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水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水力发电对环境冲击较小,可提供廉价电力。
现有水力发电装置往往需要人工修筑能集中水流落差和调节流量的拦水坝等水工建筑物。这种水力发电方式会对水工建筑物建造处的河床产生影响,会影响沿河生态环境,比如位于拦水坝上游的河床水位会增高,会影响拦水坝上游的居民及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等,而且水体被拦水坝拦截后会增加河床周边地壳的压力,从而引发自然灾害,位于拦水坝下游的河床会产生水流侵蚀,下游肥沃的冲积土会因冲刷而减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会影响原有河床基础的水力发电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水力发电装置,包括多个水轮发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引水管;
各引水管从上至下依次布设成阶梯状,每根引水管的管身均倾斜于水平面,每根引水管的上端管口为进水口,下端管口为出水口;
每两根上下相邻的引水管之间均设有一水轮发电机,且位于上方的引水管为该水轮发电机的上引水管,位于下方的引水管为该水轮发电机的下引水管;
每个水轮发电机的进水口均经管道接到其上引水管的出水口,出水口则经管道接到其下引水管的进水口;
每个水轮发电机的进水口均低于其上引水管的出水口至少10米,每个水轮发电机的出水口均低于其进水口,且高于其下引水管的进水口或与之齐平。
本发明提供的水力发电装置,可以将各引水管沿河流的岸基,顺着河流上下游岸基的自然地势落差,从河流上游至下游依次埋设在地下,并利用引水管从上游引入部分河水,引入的河水沿引水管流向下游途中依次经过各个水轮发电机,从而驱动各个水轮发电机,这种顺着河流上下游岸基的自然地势落差布设引水管的方式不会影响原有河床基础,不会影响沿河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力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力发电装置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水力发电装置,包括多个水轮发电机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引水管2;
各引水管2从上至下依次布设成阶梯状,每根引水管2的管身均倾斜于水平面,每根引水管2的上端管口为进水口,下端管口为出水口;
每两根上下相邻的引水管2之间均设有一水轮发电机1,且位于上方的引水管2为该水轮发电机1的上引水管,位于下方的引水管2为该水轮发电机1的下引水管;
每个水轮发电机1的进水口均经管道接到其上引水管2的出水口,出水口则经管道接到其下引水管2的进水口;
每个水轮发电机1的进水口均低于其上引水管2的出水口至少10米,每个水轮发电机1的出水口均低于其进水口,且高于其下引水管2的进水口或与之齐平。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水轮发电机1为现有技术。
本发明实施例适用于上下游落差超过10米的河流,其实施方法如下:
如图2所示,将各引水管2沿河流3的岸基,顺着河流3上下游岸基的自然地势落差,从河流3上游至下游依次埋设在地下,并布设成阶梯状,使每根引水管2的管身均倾斜于水平面,上起第一根引水2管的进水口通过管道接至上游河水中,下起第一根引水管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接至下游河水中,上游的部分河水从上起第一根引水管2的进水口引入引水管2后,沿引水管2一路朝向下游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依次经过各水轮发电机1,最后从下起第一根引水管2的出水口排入下游河水中,水流流过水轮发电机1时,水轮发电机1先将水流的势能转化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发电。
实际应用时,可以在河流的两侧岸基各布设一套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力发电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振华,未经何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9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