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黄褐斑的药物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39249.4 | 申请日: | 2011-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2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瑞霞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4 | 分类号: | A61K36/8994;A61P17/00;A61K35/64;A61K33/12 |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建伟 |
| 地址: | 0416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黄褐斑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黄褐斑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药制备的治疗黄褐斑的药物。
背景技术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和蝴蝶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症状,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黄褐斑主要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
黄褐斑严重危害女性幸福,黄褐斑在面部的蔓延不亚于间接毁容,多数女性因此失去美丽和魅力,变得缺乏自信,抑郁自卑,不愿意面对朋友,久而久之压抑的情绪导致内分泌进一步失调,催生更多的黑色素堆积在面部,这样就造成了黄褐斑越长越多的现象。
目前治疗本病,分为食疗、药疗、物理治疗等方法,但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其中物理治疗价格昂贵且治标不治本;食疗起效慢,需要长期调养;西药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黄褐斑的药物,该药物由中药组成,具有健脾渗湿、调和营卫、行气活血、祛风解毒的功效,对黄褐斑的治疗可以起到无副作用、治愈率高的目的。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白 芷 5~9 白 芍 6~10 白僵蚕 6~10
白 术 6~10 薏苡仁 6~10 山 药 6~10
白 芨 4~8 白鲜皮 4~6 滑 石 4~8
葛 根 5~9, 决明子 4~6 牵牛子 4~8
茯 苓 6~10 牡丹皮 4~6。
将本发明药物制成散剂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将上述药物按所述重量份数洗净混合均匀,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灭菌消毒,制得散剂产品。
本发明散剂的使用方法是:用牛奶(甘油、香油)把本发明散剂调和成膏状物,均匀涂抹患处。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原因是劳伤脾土,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故见面色不华,脾虚则痰湿内生,痰湿与气血凝滞于皮肤之中,不能疏散,聚结而成斑,黄为脾之主色,脾气健壮则色黄而均匀、明亮,脾气不足则色黄而暗滞,故见黄褐色斑。治疗原则应为健脾渗湿,调和营卫、行气活血、祛风解毒。白芷发散、行气行血;葛根解肌发汗、开腠理;白僵蚕祛风化痰、通经行气;白芍养血敛阴、调和营卫;山药补脾益气、运化痰湿;茯苓利水渗湿;薏苡仁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益气、固表御邪;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牡丹皮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牵牛子泻下通便;滑石利湿敛疮;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决明子清肝明目、益养肝阴。诸药合用,可以起到健脾渗湿、调和营卫、行气活血、祛风解毒的功效。用于黄褐斑的治疗可以起到无副作用、治愈率高的目的。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45例黄褐斑患者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
将45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0例。全部病例均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黄褐斑。
诊断标准
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
2、无明显自觉症状;
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
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
5、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评分方法和标准:皮损面积评分:0为无皮损;1为面积<2cm2;2为面积2~4 cm2;3为皮损面积>4cm2 。皮损颜色评分:0为正常肤色;1为淡褐色;2为褐色;3为深褐色。总积分=面积评分+颜色评分。 4、评分法下降指数计算方法: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维生素C,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同时外用维A酸霜,每日外擦患处1次。治疗组采用本发明散剂药物进行治疗,每日2次,把本发明散剂药物用牛奶调和成膏状物,涂抹患处。30天为一个疗程,共使用2个疗程。
疗效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瑞霞,未经王瑞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92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