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水合物浆液在管道中流动规律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8728.4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于达;李清平;李文庆;吴海浩;宫敬;王玮;周晓红;姚海元;王凯;程兵;余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M10/00 | 分类号: | G01M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水合物 浆液 管道 流动 规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水合物浆液在管道中流动规律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海洋石油的开发正在逐渐步入深海领域,采出的原油进行海底输送将会面临更高的压力与更低的温度,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水合物颗粒的生成,聚结堵塞管道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深海油气的安全输送已经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已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由此建设了许多著名的水合物浆液管流实验装置,虽然这些环路各具特点与规模,但是也存在一些设计上的缺憾,例如:法国的IFP-lyre环路虽然其在设备与规模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测试管路较为单一,温控系统较不精确以及在线激光粒度仪的安装较不合理;法国圣埃蒂安矿业学院设计建造的阿基米德环路虽然设计新颖,消除了泵对水合物浆液的剪切作用,但是其依靠重力作用对流体提供的能量无法使管内流体进入紊流区域等。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的水合物浆液实验装置限制了对水合物浆液流动的深入研究,因此,需要更加准确模拟实际运输条件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水合物浆液在管道内流动规律的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检测水合物浆液在管道内流动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检测环路、液体加入线路和气体补压线路;
所述检测环路由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用于输送水合物浆液的泵、气液混合器、测试管道、气液分离器的回液口依次通过辅助管线连接而成;
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置如下四种口:进液口、进气口、排液口和回液口;
所述液体加入线路的末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气体补压线路的末端与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
所述测试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目标数据的仪器;
所述用于检测目标数据的仪器为如下中的至少一种:若干个温度检测仪器、若干个压力检测仪器和若干个差压检测仪器。
上述装置中,所述液体加入线路具体如下:所述液体加入线路由漏斗和液体存储器通过注液管线连接而成;其始端为漏斗、末端与气液分离器的进液口连接。
上述装置中,所述气体补压线路具体如下:所述气体补压线路由储气瓶和气体输送管线连接而成;其始端为储气瓶,末端与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
上述任一所述装置中,包括气体加入线路;所述气体加入线路为将气液分离器内的气体加入到气液混合器中的线路;其始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末端与所述气液混合器连接。
所述气体加入线路具体可为如下:气体加入线路由循环压缩机和缓冲罐通过气体输送管线连接而成;其始端与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末端与气液混合器的进气口连接。
上述任一所述装置中,所述装置中包括排气线路和排污线路;
所述排污线路的始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连接;
所述排气线路包括排气线路I和排气线路II;
所述排气线路I为排放气液分离器中气体的线路,其始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末端游离;
所述排气线路II为排放排污线路产生气体的线路,其始端与所述排污线路连接,末端游离。
上述任一所述装置中,所述排污线路具体为:排污线路由排污管线和具有气液分离功能的排污灌连接而成;其始端与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连接,末端为排污灌。
上述任一所述装置中,所述排气线路I具体为:排气线路I为从气液分离器进气口伸出的气体输送管线;其始端与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连接,末端游离于空气中。
上述任一所述装置中,所述排气线路II具体为:排气线路II为从排污线路中排污灌伸出的气体输送管线;其始端与排污灌连接,末端游离于空气中。
上述任一所述装置中,所述装置中包括气体回收线路;所述气体回收线路包括气体回收线路I和气体回收线路II;
所述气体回收线路I为将所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气体收集到缓冲罐中的线路;其始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末端与缓冲罐连接;
所述气体回收线路II为将所述缓冲罐中的气体收集到储气瓶中的线路;其始端为所述缓冲罐,末端为储气瓶。
上述任一所述装置中,所述气体回收线路I具体为:气体回收线路I为天然气回注管线和缓冲罐通过气体输送管线连接而成的线路,其始端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末端与缓冲罐连接。
上述任一所述装置中,气体回收线路II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由储水罐、注水泵和缓冲罐通过注水管线依次连接而成,另一部分由缓冲罐、天然气回注管线和储气瓶通过气体输送管线连接而成;其始端为储水罐,末端为储气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87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