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8206.4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49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邦斯瑞生物药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484 | 分类号: | A61K36/484;A61P39/02;A61P11/10;A61P29/00;A61P35/00;A61P11/14;A61P11/04;A61P1/04;A61P37/08;A23L1/221;A23L1/30;C11B9/00;A61K1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草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涉及甘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据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多在百分之十左右,还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种成份。由于甘草酸的甜度高于蔗糖五十倍,甘草真是名副其实的“甜草”。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味。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是甘草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甘草酸及其系列产品,对肉瘤、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对艾滋病的抑制率更高达90%,有较强的增加人体免疫功能作用,而且也是很好的食品添加剂和香料基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草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
本发明甘草提取物所用提取溶剂为含有50%-70%(V/V)乙醇的水溶液,更优选为60%。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添加0.5-2%的氨水可提高提取效率。
本发明甘草提取物通过以下步骤提取:甘草粉碎为1cm左右,加入提取溶剂适量,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回流提取1-3小时,过滤;残渣进行二次提取。将提取得到药液浓缩即得。
本发明甘草提取物可广泛用于食品添加剂和香料的基料。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应知道的,本发明中所表述的实施方案和实施例仅以举例的目的提供,并不构成对具体技术方案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称取甘草100g,粉碎为1cm左右的小段,加入1000ml提取溶剂,提取溶剂为50%(V/V)乙醇水溶液,并含有0.5%的氨水,加热至80℃,回流提取3小时,过滤;残渣加入500ml提取溶剂,进行二次提取。将提取得到药液浓缩即得提取物浸膏。
实施例二
称取甘草100g,粉碎为1cm左右的小段,加入1000ml提取溶剂,提取溶剂为70%(V/V)乙醇水溶液,并含有1.5%的氨水,加热至80℃,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残渣加入500ml提取溶剂,进行二次提取。将提取得到药液浓缩即得提取物浸膏。
实施例三
称取甘草100g,粉碎为1cm左右的小段,加入1000ml提取溶剂,提取溶剂为60%(V/V)乙醇水溶液,并含有1.0%的氨水,加热至80℃,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残渣加入500ml提取溶剂,进行二次提取。将提取得到药液浓缩即得提取物浸膏。
实施例四
称取甘草100g,粉碎为1cm左右的小段,加入1000ml提取溶剂,提取溶剂为65%(V/V)乙醇水溶液,并含有1.5%的氨水,加热至80℃,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残渣加入500ml提取溶剂,进行二次提取。将提取得到药液浓缩即得提取物浸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邦斯瑞生物药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邦斯瑞生物药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82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