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感器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7399.1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孝行;小林千寻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内燃机的吸入空气的物理量计测的传感器的一体化结构及使用了该结构的内燃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内燃机用的吸入空气的物理量测定技术,例如对于流量测定技术而言,已知有发热电阻体式空气流量测定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该发热电阻体式空气流量测定装置是利用从发热电阻体夺取的热量相对于流入流量存在相关关系的装置,由于能够直接测定发动机的燃烧控制中需要的质量流量,因此尤其被广泛地作为机动车的空燃比控制用的流量计使用。
并且,作为其它的内燃机用的吸入空气的物理量计测技术,存在将流量测定装置、压力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等一体化而成的具有多种计测功能的传感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304232号公报中记载有将空气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一体化的例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52302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304232号公报
使用电子控制燃料喷射系统的机动车得以普及化,近年来进一步的高性能化、高功能化不断进展。在该情况下,各种传感器、控制设备拥挤地配置在发动机室的内部,并且将各种传感器、控制设备、进而用于控制它们的控制单元等相互连接的配线也错综复杂。
以上述情况为背景,期望通过将多个传感器、控制设备一体化而实现部件件数的降低和发动机室内部的景象改善等,例如将流量测定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进而半导体式压力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等一体化,且共用连接器的对策等就是其中一例,由此,能够实现向车辆的部件组装工时的减少和配线的简化。
以往,将上述的流量测定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一体化的结构为主流,但今后随着如上述那样将所述压力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等也一体化,则出现各种技术的课题。
尤其是为了推进传感器的多功能化,与以往类型相比,必然由多部件构成,从而在安装空间的问题、制造工序的繁杂度、进而多部件结构引起的连接点的数量增多、即连接部的可靠性等方面产生顾虑。
例如,在将流量测定装置和压力检测装置一体化,并且从外部安装连接芯片电容器来提高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的抗电波干扰性能的情况下,因保持安装的对方侧端子的树脂材料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树脂的膨胀收缩等,从而使芯片电容器的连接端子间隔等产生变位。其结果是,例如由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等连接的芯片电容器与端子的连接部分疲劳,最终可能导致断裂。在该情况下,压力检测装置在显著缺少有意图的抗电波干扰性能的状态下用于发动机控制,例如在将来自压力检测装置的信号用于节气门开度控制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压力检测装置的误动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将压力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等相对于流量测定装置一体化时,在可靠性、生产率、小型轻量化等方面优越的传感器结构。
为了应对上述课题而采取以下的方法。
作为结构体的基础的外壳构件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与安装的传感器的壳体构件所使用的树脂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关系构成为“壳体构件《线膨胀系数α《外壳构件”,在外部安装电子部件时,电子部件安装到一体成型在线膨胀系数小的部件侧即壳体构件侧的输入输出端子上。
由此,由于伴随周围温度变化的PPS自身的膨胀收缩非常小,因此即使通过电子部件对各输入输出用端子构件间进行桥式连接也能够确保电子部件的连接部可靠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为了提高安装的传感器的抗电波干扰性等各性能,可以进行电子部件的外部安装。由此能够长期确保电子部件的连接可靠性,并且由于能够适用简单的外部安装,因此能够实现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并且,能够提供一种机动车用的性能或品质优越的、能够同时检测空气流量和吸气压力等各种物理量的多功能型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传感器结构图及其A-A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传感器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传感器结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传感器结构图。
图5是将本发明件适用于电子燃料喷射方式的内燃机的一实施例。
符号说明:
1主空气通路
2主空气通路构成构件
3发热电阻体式空气流量测定装置
4插入口
5压力检测装置
6多功能型传感器
7外壳构成构件
8基体构件
9电路基板
10罩构件
11发热电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73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