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7358.2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4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艳菊 |
主分类号: | A61K36/902 | 分类号: | A61K36/902;A61P2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刘燕丽 |
地址: | 25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偏头痛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指整个或局部头部的疼痛的感觉,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引起头痛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目前,人们患有偏头痛疾病时,在医疗条件较发达的城市。人们都是到医院治疗。一般都是使用西药或者打针进行治疗,而在乡镇,特别是一些远离乡镇、较边远的村落人们患有偏头痛的疾病时,由于家庭收人低,生活贫穷,当地缺少医疗条件,如果想要活病需要花费很多的路费去医疗条件较发达的城市去求医,加之医院的治疗费用及医药费用昂贵。人们往往不去看病治疗,任其自然痊愈,有些病患者因此延误了治疗时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其特殊之处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麦瓶草2-4份,白带草2-4份,水麻3-5份,三棱4-6份,射干4-6份,麻黄4-6份,桉叶8-10份,紫苏6-8份,鹅不食草4-6份,菊花8-12份,薄荷8-10份,川芎15-20份。
制备方法:将所有原料混合,并以紫外线灯对其进行杀菌处理;然后,放人烤箱对药物干燥,用粉碎机将药物粉碎,然后研成粉面,再搅拌均匀装入硬胶囊中,进行包装,每粒0.5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一粒硬胶囊。
临床研究总结资料
1临床观察:
(1) 一般资料:
对2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性77例,女性123例,年龄14至75岁,均为各种原因引起的偏头痛。
(2) 治疗方法:
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一粒硬胶囊。男女成人都可服用。
(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偏头痛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显效:偏头痛的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消失。
有效:偏头痛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4) 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182例,占91%;显效14例,占7%;有效4例,占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服用当天即可见效,轻者一周即可治愈,不会再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服用方便、易于吸收、见效快、疗效好、价格低、作用迅速,经检验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临床应用观察证实见效快,具有长效、速效和高效的特点,治愈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麦瓶草3克,白带草3克,水麻4克,三棱5克,射干5克,麻黄5克,桉叶9克,紫苏7克,鹅不食草5克,菊花10克,薄荷9克,川芎17克。
制备方法:将所有原料混合,并以紫外线灯对其进行杀菌处理;然后,放人烤箱对药物干燥,用粉碎机将药物粉碎,然后研成粉面,再搅拌均匀装入硬胶囊中,进行包装,每粒0.5克。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一粒硬胶囊。
实施例2
本发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麦瓶草2克,白带草2克,水麻3克,三棱4克,射干4克,麻黄4克,桉叶8克,紫苏6克,鹅不食草4克,菊花8克,薄荷8克,川芎15克。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的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麦瓶草4克,白带草4克,水麻5克,三棱6克,射干6克,麻黄6克,桉叶10克,紫苏8克,鹅不食草6克,菊花12克,薄荷10克,川芎20克。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艳菊,未经刘艳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7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颗粒压缩式雾化杯
- 下一篇:一种藻酸盐饲料添加剂和藻酸盐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