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修正型双圆环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37144.5 | 申请日: | 2011-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9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平;孔建益;李公法;吴天超;石绍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F13/00 | 分类号: | B23F13/00;B23F11/00;F16H1/16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正 圆环 二次 包络 蜗杆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正型双圆环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双圆环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ZL 200920084461.6)的专利技术公开的是无修形的标准环面蜗杆传动,其虽以圆环面作为蜗杆螺旋面的产形母面,能够带来一系列的优良啮合特性,但是部分接触线在蜗轮齿面中部相交叉,形成所谓二次接触区,是蜗轮齿面易失效的部位,制约着传动副承载能力的充分发挥与进一步提高。
“一种角修正型双圆环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及其制造方法”(CN200910273347.2)的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了改进。通过角修形,自然地切去蜗轮齿面中部的二次接触区,得到角修形传动。一般而言,角修形传动的啮合特性较为优良,蜗轮齿面上瞬时接触线分布均匀、稀疏、无交叉。
尽管如此,角修形传动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制造工艺复杂和不能利用蜗杆全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已有技术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蜗轮齿面不存在二次接触区、能利用蜗杆全长、蜗杆啮入端能保持一定的双线接触长度和制造工艺简单、灵活的修正型双圆环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还能自然地继承标准双圆环面二包传动的优点:用于多头数和小传动比;蜗轮齿面接触区能覆盖大部分蜗轮齿面;第二子共轭区内瞬时接触线分布均匀、稀疏、移动速度快,有利于承载和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制造环面蜗杆
以安装于刀座上的双圆环面盘形砂轮磨削展成与动坐标系σ1(O1;i1,j1,k1)相固连的环面蜗杆毛坯,刀座与动坐标系σd(Od;id,jd,kd)相固连,刀座相对于刀座静坐标系σod(Ood;iod,jod,kod)做回转运动,环面蜗杆毛坯相对于环面蜗杆静坐标系σo1(Oo1;io1,jo1,ko1)做回转运动,环面蜗杆毛坯与刀座间的工艺传动比为i1d
i1d=i12+Δi (1)
式(1)中:i12-蜗杆副传动比;
Δi-传动比修形量。
刀座轴线kod与环面蜗杆毛坯轴线ko1互相垂直,它们的公垂线段的长度为加工环面蜗杆毛坯的工艺中心距ad
ad=a+Δa (2)
式(2)中:a-蜗杆副中心距;
Δa-中心距修形量。
采用单纯中心距修形,即Δa>0且Δi=0,通过试算法确定Δa的具体数值,具体方法为:
先选定一个正的Δa值,计算蜗杆啮出端反映线,若其能完全进入蜗轮齿面第一子共轭区,则确定该Δa值为中心距修形量;
若其不能完全进入蜗轮齿面第一子共轭区,再选定一个较第一次小的正的Δa值,重新计算蜗杆啮出端反映线,若其能完全进入蜗轮齿面第一子共轭区,则确定该Δa值为中心距修形量;
若其仍不能完全进入蜗轮齿面第一子共轭区,再选定一个较第二次小的正的Δa值,如此反复,直至其能够完全进入蜗轮齿面第一子共轭区,则确定该Δa值为中心距修形量。
当中心距修形量Δa值确定后,若因该值过小而难以调整蜗杆加工机床实现单纯中心距修形时,则采用综合修形,即Δa>0且Δi>0,同时应使
Δa>ΔimtZ1/2 (3)
式(3)中:mt-蜗轮端面模数;
Z1-蜗杆头数。
Δa值和Δi值的确定方法是:先给定一个易于实现且误差较小的正Δi值,按式(3)选定Δa值,计算蜗杆啮出端反映线,若其能完全进入蜗轮齿面第一子共轭区,则取该Δa值和Δi值为修形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71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