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淀粉分离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7116.3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2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龚金岭;满增志;董伟博;李淑江;刘洁;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江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J1/12 | 分类号: | A23J1/12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0 | 代理人: | 房成星 |
地址: | 253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淀粉 分离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粮食深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小麦面粉深加工的企业越来越多,把淀粉作为发酵的原料。谷朊粉作为高档的食品添加剂或直接做成高档的食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国内的小麦淀粉分离工艺,是把面粉和成面团;国外引进的小麦淀粉分离工艺是把面粉和成面浆。上述国内的小麦淀粉分离工艺中的谷朊粉质量不稳定且品质较差。国外引进的工艺生产的谷朊粉的品质较好,但收率偏低,一般情况下在11.5-12.0%之间,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小麦淀粉分离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收率低或谷朊粉质量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工艺中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增加工艺水回收利用,去掉谷朊粉凝聚工序。在分离的前期,将面团在分离机之前加水稀释。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和面:按水面0.5-8:1的比例把面粉和成面团。并泵送到缓冲罐里保持醒面15-20分钟。
2、醒面:和面后的面团泵入缓冲罐醒面。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3、均质稀释:当醒面时间达到了后,泵入均质器,同时按水面0.8:1的比例加水稀释,使其浓度达到分离的浓度要求。
4、三相卧螺分离:均质好的面浆进入进口的三相卧螺分离机直接分离,分离出来的A淀粉作为成品直接去制糖车间,戊聚糖作为成品直接去副产品车间。
5、谷朊熟化:分离出来的B淀粉和谷朊粉直接进入熟化罐,等待熟化20-30分钟。
6、谷朊洗涤:熟化好的谷朊粉直接进分离筛加水洗涤,使其蛋白达到或超过75%后完成洗涤。
7、B淀粉浓缩:谷朊洗涤后的B淀粉的浓度较低,我们采用进口的两项卧螺进行浓缩,高浓度的B去制糖。
8、工艺水回收:两相卧螺处理的过程水因浓度比较高,干基在4%左右,通过采用双锥卧螺进行回收,浓度较高的和B淀粉一块去制糖,得到干基在1-2%的工艺水,可做为和面和谷朊洗涤。
9、谷朊烘干:脱水后的谷朊粉可直接进入烘干系统烘干。
10、商品谷朊粉:烘干后谷朊粉的含水量6-8%,蛋白含量75-76%,吸水率160-170%,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待售。它的保质期为18个月。
采用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谷朊粉质量不稳定、品质较差、收率偏低的问题,保证了经济效益的可观性。极大的提高了水了利用率,达到了真正的污水零排放。相对国外的工艺减少了谷朊凝聚系统,极大的降低了设备动能投入,产品的质量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以小麦淀粉分离为例,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和面:按水面0.7:1的比例把面粉和成面团。并泵送到缓冲罐里保持醒面16分钟。
2、醒面:和面后的面团泵入缓冲罐醒面。时间控制在19分钟。
3、均质稀释:当醒面时间达到了后,泵入均质器,同时按水面0.8:1的比例加水稀释,使其浓度达到分离的浓度要求。
4、三相卧螺分离:均质好的面浆进入进口的三相卧螺分离机直接分离,分离出来的A淀粉作为成品直接去制糖车间,戊聚糖作为成品直接去副产品车间。
5、谷朊熟化:分离出来的B淀粉和谷朊粉直接进入熟化罐,等待熟化20-30分钟。
6、谷朊洗涤:熟化好的谷朊粉直接进分离筛加水洗涤,使其蛋白达到或超过75%后完成洗涤。
7、B淀粉浓缩:谷朊洗涤后的B淀粉的浓度较低,我们采用进口的两项卧螺进行浓缩,高浓度的B去制糖。
8、工艺水回收:两相卧螺处理的过程水因浓度比较高,干基在4%左右,通过采用双锥卧螺进行回收。浓度较高的和B淀粉一块去制糖,得到干基在1.5%的工艺水,可做为和面和谷朊洗涤。
9、谷朊烘干:脱水后的谷朊粉可直接进入烘干系统烘干。
10、商品谷朊粉:烘干后谷朊粉的含水量7%,蛋白含量75%,吸水率170%,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待售。它的保质期为18个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江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江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7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