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封轴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6962.3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5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龙;林光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显精密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18 | 分类号: | B24B5/1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一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33 | 代理人: | 秦少林 |
地址: | 11605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封轴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轴的加工方法,特别是油封轴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油封轴是在汽车上使用并和油封相配合的高精度轴。该油封轴设有油封槽,其技术要求如下:①粗糙度:Ra0.2~0.4且Rz<4。②磨削后产生的纹理方向要平行且与轴中心线垂直。如果油封轴的油封槽的粗糙度和纹理方向达不到要求就会出现漏油。目前对于油槽的传统加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车床精加工:通过试验,我们发现车削的粗糙度曲线是由清晰的三角形相连状态,加工性质是粗糙度的谷(沟)是一条螺旋线,从轴端延续至另一端。因此粗糙度的谷与油封内侧密封唇的接触部分相通并延续至大气侧,导致密封流体由此泄漏,所以车床精加工对油封槽不适宜。2、用车床超精加工:通过试验,我们发现轴表面的交叉加工痕迹,成斜纹状进入。虽然超精加工所得的粗糙度比其它精加工小,但是斜纹状的加工痕迹,会在轴回转时产生螺旋泵作用,将密封流体向大气侧挤出。因此,超精加工对油封槽不适宜。3、滚光加工:滚光加工是在车削加工后进行,车床加工时尺寸偏差,影响直接滚光加工,车床加工残留痕迹,超过小的粗糙度,因此密封流体,通过粗糙度的谷而泄漏。如果油膜过小,密封唇不能滑动而咬住烧损,也成为泄漏的原因。因此滚光加工也对油封槽不适宜。4、金刚砂纸磨光:用砂纸沿轴向移动磨光的方法,我们发现粗糙度的加工痕迹是对轴心线呈斜纹状,像超精加工那样,会产生泄漏。因此金刚砂纸磨光对油封槽不适宜。综上所述目前的四种加工方式都无法满足油封时不漏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封时不漏油的一种油封轴的加工方法。本发明主要是采用无进给精磨削即静止磨削。
本发明的方法具体如下:
1、将现有无心磨床进行改装:
⑴无心磨床砂轮要满足如下要求:
a粗糙度:Ra0.2~0.4且Rz<4,
b磨削后产生的纹理方向要平行且与轴中心线垂直,
c砂轮要不容易磨损,一是从成本上考虑,二是为了防止油槽的直边发生倾斜,
d厚度等于轴的油封槽轴向长度;
⑵砂轮一侧设有设有导轮,两者轴线平行,最好该导轮轴线与砂轮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砂轮和导轮的间距=工件直径-油封槽深度。该导轮的轮轴与电动机输出轴相连。
⑶在砂轮和导论之间设有竖直托板,最好托板顶面为斜面。该托板顶面可设有轴线成水平的工件,最好托板上的工件轴线与砂轮及导轮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
⑷另在工件位置上方设有与工件轴线平行的转辊,以便将工件压紧,作到轴被装夹后无轴向移动,从而保证磨削纹理。
2、静止磨削的加工方法:
⑴通过砂轮、导轮、托板和转辊将工件定位,
⑵启动电动机,并同时向磨削部位注入磨削液,进行磨削。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在电动机带动下导轮旋转,通过摩擦传动驱使工件随之转动,该工件转动的同时与砂轮产生相对运动,于是便对油封槽进行磨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加工出的油封槽粗糙度:Ra0.2~0.4且Rz<4;
2、磨削后产生的纹理方向平行且与轴中心线垂直;加工痕迹为不连续的,但对轴心线垂直,这种状态对油封唇接触部分最适合,与油封相配合时作到不漏油,完全符合密封要求。
3、本发明方法简单,适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无心磨床局部主视示意简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轴的表面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轴的粗糙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现有无心磨床进行改装,首先选择CBN砂轮(CBN140/170B100)作为无心磨床砂轮1,其满足如下要求:粗糙度:Ra0.2~0.4且Rz<4,磨削后产生的纹理方向要平行且与轴中心线垂直,砂轮要不容易磨损,厚度等于轴的油封槽轴向长度。砂轮一侧设有设有导轮2,两者轴线平行,该导轮轴线与砂轮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砂轮和导轮的间距=工件直径-油封槽深度。该导轮的轮轴与电动机输出轴相连。在砂轮和导论之间设有竖直托板3,托板顶面为斜面。该托板顶面可设有轴线成水平的工件4,托板上的工件轴线与砂轮及导轮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另在工件位置上方设有与工件轴线平行的转辊。静止磨削时,通过砂轮、导轮、托板和转辊将工件定位,启动电动机,并同时向磨削部位注入ZR70磨削液,进行磨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显精密轴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大显精密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69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