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件套凸焊浮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6928.6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4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平;张世增;吴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11/14 | 分类号: | B23K11/14;B23K1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件套 浮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阻焊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两件套凸焊浮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焊接工艺已逐渐由凸焊技术取代了传统的点焊技术。凸焊技术有很多优点,如一次可同时焊接多个焊点,凸点的位置准确、尺寸一致、各点的强度比较均匀等;由此不仅焊接生产效率高,而且提高了焊接质量。然而,目前的凸焊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电极及电极座的材料基本采用铜,在焊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焊接工件一般都需要固定在下电极上,焊接完成后,焊接工件不易取出,不仅影响焊接效率,而且影响焊接工件的焊接质量及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件套凸焊浮动装置,以减少焊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提高焊接工件的焊接质量及外观质量,提高焊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件套凸焊浮动装置,包括设备工作台面、下电极装置、上电极装置;所述下电极装置位于上电极装置的下方;所述下电极装置与电源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上电极装置与气动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下电极装置与上电极装置均设置有工装循环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电极装置包括弹簧、绝缘套II、绝缘套I、定位芯、下电极、下电极座芯、下电极底座、下电极底板;所述下电极底板安装在设备工作台面上;所述下电极底座通过螺钉固定在下电极底板;所述下电极底座与下电极座芯相配合;所述下电极座芯呈U型结构,且内侧设置有绝缘套II;所述下电极通过小内六角沉头螺钉固定在下电极座芯;所述下电极中空并与定位芯相配合;所述下电极内侧设置有绝缘套I;所述定位芯通过弹簧与U型下电极座芯内底部相连接;
所述上电极装置包括上电极底板、夹持器、上电极;所述上电极通过夹持器固定在上电极底板上;
所述下电极底座侧面及底部设置有工装冷却循环水路;所述上电极侧面设置有工装冷却循环水路。
进一步地,所述下电极底板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及U型螺母安装在设备工作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芯伸出下电极顶部。
所述定位芯上放置焊接工件。
所述下电极底板、下电极底座、下电极座芯、下电极、定位芯、上电极及上电极底板的轴线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绝缘套I、绝缘套II的使用减少了焊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了两件套凸焊浮动装置的磨损量,进而降低了焊接加工成本;焊接工件浮动定位的方式提高了焊接工件的焊接质量和外观质量,提高了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两件套凸焊浮动装置的焊接状态示意图;
图2为设备工作台面及下电极装置的俯视图。
其中,1、设备工作台面;2、下电极装置;3、上电极装置;4、焊接工件;201、弹簧;202、绝缘套II;203、绝缘套I; 204、定位芯;205、下电极;206、小内六角沉头螺钉;207、下电极座芯;208、下电极底座;209、内六角沉头螺钉;210、下电极底板;211、U型螺母;31、上电极底板;32、夹持器;33、上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及图2所示,该两件套凸焊浮动装置,包括设备工作台面1、下电极装置2、上电极装置3;下电极装置2位于上电极装置3的下方;下电极装置2与电源控制系统连接;上电极装置3与气动控制系统连接;下电极装置2与上电极装置3均设置有工装循环冷却水路。
下电极装置2包括弹簧201、绝缘套II202、绝缘套I203、定位芯204、下电极205、下电极座芯207、下电极底座208、下电极底板210;下电极底板210安装在设备工作台面1上;下电极底座208通过螺钉固定在下电极底板210;下电极底座208与下电极座芯207相配合;下电极座芯207呈U型结构,且内侧设置有绝缘套II202;下电极205通过小内六角沉头螺钉206固定在下电极座芯207;下电极205中空并与定位芯204相配合;下电极205内侧设置有绝缘套I203;定位芯204通过弹簧201与U型下电极座芯207内底部相连接。
上电极装置3包括上电极底板31、夹持器32、上电极33;上电极33通过夹持器32固定在上电极底板31上。
下电极底座208侧面及底部设置有工装冷却循环水路;上电极33侧面设置有工装冷却循环水路。
进一步地,下电极底板210通过内六角沉头螺钉209及U型螺母211安装在设备工作台面1上。
进一步地,定位芯204伸出下电极205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6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