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低压铸造的缩孔缩松预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6748.8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4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宏;侯华;靳玉春;牛晓峰;王忠;赵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B22D18/08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低压 铸造 缩孔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低压铸造的缩孔缩松预测方法,属于低压铸造工艺缺陷的预测预防及计算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低压铸造是液态金属在压力作用下充填型腔,以形成铸件的一种方法,由于所用的压力与压力铸造相比较低,称之为低压铸造,其常见工艺过程是:在密闭的坩埚中通入干燥的压缩空气,金属熔液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沿升液管通过浇口进入型腔,并保持坩埚中液面上的气体压力,直到铸件完全凝固为止,解除金属熔液液面上的气体压力后,升液管中没有凝固的金属流回坩埚即完成了低压铸造。
在低压铸造中,由于工艺设置不当易产生缩孔缩松现象,成为铸件的一大缺陷,还将降低铸件的力学性能,铝合金是最常用的铸造合金之一,如何掌握和预测铝合金低压铸件的缩孔缩松现象,为预防和消除铸件的缩孔缩松提供理论依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低压铸造特点,对铝合金低压铸件内的缩孔缩松现象进行预测,通过建立模型和程序计算,预测铸件内部缩孔缩松位置、数量和大小,为消除和预防铸件缩孔缩松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技术方案
铝合金低压铸造铸件内的缩孔缩松预测方法如下:
(1)预制铝合金哑铃状样件
①制备哑铃状铸件用砂型,造型材料采用呋喃树脂砂,浇口处设置氧化锆滤网;
②配制铝合金熔液
称取铝合金6kg±0.1kg,置于熔炼坩埚中,加热至730℃±5℃,采用六氯乙烷除气,随后除渣,静置5min后铝合金熔液温度降至700℃±5℃,待用;
③低压铸造
将干燥的压缩空气通入密闭坩埚中,铝合金熔液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沿升液管通过浇口注入砂型型腔进行充型,充型时间5s,充型压力9.88KPa,结壳时间10s,结壳压力9.88KPa,保压时间300s,保压压力19.88KPa;
④冷却
浇注后,将砂型置于自然空气中冷却至25℃;
⑤开箱取出铸件
打开砂型,取出哑铃状铸件;
⑥清理铸件表面
用金属刷清理铸件表面、机械切除余头、砂纸打磨,哑铃状铸件成型;
(2)建立缩孔缩松预测模型
采用动态孤立多熔池判定法、孤立熔池等效液面下降法及低压补缩法建立缩孔缩松的计算模型;
①采用计算机程序对哑铃状铸件进行网格剖分,网格数为18000个,得到有限差分网格,存放在计算机内存中;凝固过程中的傅里叶导热偏微分方程进行隐式有限差分离散,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温度场;采用温度回升法处理结晶潜热释放的热量;
②动态孤立多熔池法判定
采用动态孤立多熔池法搜索铸件在凝固过程中未凝固的连通铸件单元,建立计算模型基础;
1)在当前计算时,对铸件全部18000个网格单元进行搜索判断,将单元固相率大于合金临界固相率的单元设定熔池编号为0,将单元固相率小于合金临界固相率的单元设定熔池编号为-1;
2)遍历计算机内存中铸件全部网格单元,任选一熔池编号为-1的铸件网格单元进行孤立熔池判断,将此单元赋予熔池编号1,然后从此单元开始在六个相邻的单元中寻找液态单元,若其右侧单元是液态单元,则从右侧单元开始继续在其相邻的六个单元寻找新的熔池编号为-1的液态单元,如此依次寻找,寻找出所有的连通单元,这些单元必处于同一个孤立熔池,给这些单元赋于熔池编号为1;
3)重复第二步骤,依次赋予熔池编号2、3、…,遍历计算机内存中铸件全部网格单元,直至全部单元的熔池编号不为-1为止;
4)在下一个计算时刻重复第一步到第三步
动态孤立多熔池法能确定凝固过程中各个时刻的熔池个数及单元所处熔池状况,对于重力收缩,通过计算机程序,熔池从内存中铸件单元最高处向最低处搜索;对于低压铸造,通过计算机程序,熔池从内存中铸件单元最低处向最高处搜索;
③等效液面收缩量法
等效液面收缩量法,是定量计算铸件凝固过程中缩孔缩松发生的部位、形状、大小,设定金属液补缩仅考虑液相向固相转变时的体积收缩,不考虑热胀冷缩影响;设定当单元的固相率达到临界固相率时,此单元丧失补缩能力;
等效液面法计算缩孔缩松的具体步骤如下:
1)单元从液相变为固相时体收缩率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67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