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杏酚酸在制备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中的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36640.9 | 申请日: | 2011-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青;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青 |
| 主分类号: | A61K36/16 | 分类号: | A61K36/16;A61P17/00;A61P17/06;A61P29/00;A61P37/08;A61P31/00;A61P31/10;A61P33/14;A61K125/00;A61K127/00;A61K13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3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银杏 制备 治疗 皮肤病 外用 制剂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及治疗性化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银杏酚酸在制备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皮肤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种皮肤病在各地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多数皮肤病持续时间长,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常见的皮肤病有炎症性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皮炎)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皮肤病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和病原虫引起,如脓疱疮、毛囊炎、痤疮、疱疹、手足癣、体癣、螨虫病、疥疮等;变态反应性或过敏性皮肤病,现代医学免疫学认为多与I型(速发型)、III型(免疫复合物型)及IV型(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如神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汗疹、皮肤瘙痒症等。皮炎的临床表现有局部皮肤红、肿、热、痛等表现,变态反应性或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亦有皮炎的症状,往往还伴有瘙痒。因此上述皮肤病的发病机理有相通之处。目前治疗感染性皮肤病多为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或抗真菌药,治疗炎性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药物多为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药,这些药物虽有一时效果,但停药后常出现皮损恶化,即所谓“反跳现象”;而且长期应用会引起诸多副作用。为了避免此类不良现象的发生,市场需要研制开发一种来源于天然、效果显著、作用广泛、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以减轻患者痛苦。皮肤病种类繁多且患者众多,因此开发此类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产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对患者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银杏是我国珍贵的药用植物,银杏的叶、果和外种皮等皆具有药用开发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银杏性甘、苦、平、涩;有定喘止咳、止带浊、止痛之功;主治寒嗽痰喘、哮喘、小便频数、赤白带下、手足皲裂等。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银杏叶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和萜类内酯化合物,具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功能。我国民间早有将银杏外种皮浸泡液作为农药使用,对蚜虫、稻螟虫等害虫有杀灭作用。
银杏酚酸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油状或粉末状物质,是存在于银杏叶、果和外种皮中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组分。本发明所涉及的银杏酚酸为烷基或烯基苯酚酸类物质,根据分子中苯环上是否连接有羧基,将其分为银杏酸和银杏酚两大类。银杏酸是水杨酸分子在苯环C6位上有饱和或不饱和长链烷基的系列化合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5种,侧链R为C13H27、C15H29、C15H31、C17H31和C17H33,对应的分子量分别为320、346、348、372、374。银杏酚酸包括白果酸、氢化白果酸、白果新酸、白果亚酸、氢化白果亚酸、漆树酸、银杏酚、银杏二酚、白果醇等。银杏酚酸(银杏酸、银杏酚、银杏二酚)结构见下图。
银杏酚酸的结构
随着对银杏酚酸类物质研究的逐渐深入,发现银杏酚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已有研究表明,银杏酚酸对体外多种细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能抑制部分农业病原菌的生长;银杏酚酸对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有关银杏酚酸的提取、分析及体外抗菌活性、抗农业病原菌和病原虫、抗肿瘤活性已有文献报道。目前尚未见银杏酚酸在制备治疗炎性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外用制剂中的用途的报道。因此,有关银杏酚酸外用制剂防治皮肤病新型药物、化妆品、消毒剂的研究开发,以及对银杏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银杏酚酸的新用途,即银杏酚酸在制备防治皮肤病的外用制剂中的用途。它具有防治感染性、炎症性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功能,具有疗效显著、作用广泛、使用安全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银杏酚酸在治疗皮肤病中的用途。
提供银杏酚酸在制备治疗皮肤病的外用制剂中的用途。
所述银杏酚酸包括银杏酸、银杏酚、银杏二酚等,可通过化学分离方法,从银杏的叶、果、外种皮、根茎等部位的提取物中得到;或对银杏叶、果、外种皮、根茎提取加工产物在提取加工过程中剩余的废料中重新回收;或从其它植物含有本类化合物的各部分提取物中获得;或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本发明要求保护该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酯、溶剂化物、结晶形态等物质。
所述皮肤病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昆虫感染性皮肤病;所述皮肤病为炎症性、变态反应性、过敏性皮肤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青,未经王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66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电膜的涂布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含硫双咪唑啉类二氧化碳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