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暴露至燃烧事件的油体积来调整的自动发动机油寿命判断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6579.8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8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埃里克.W.施耐德;马修.J.斯内德;罗伯特.M.奥雷;戴维.R.斯塔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10 | 分类号: | F01M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暴露 燃烧 事件 体积 调整 自动 发动 机油 寿命 判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暴露至燃烧事件的油体积进行调整的自动发动机油寿命判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内燃发动机中,油通常用于润滑、清理、防腐蚀、改善密封,并通过将热量从运动部件带走而冷却发动机。发动机油通常从基于石油和不基于石油的合成化合物获得。现代的发动机油主要是通过使用包括碳氢化合物的基础油(base oil)和用于各种特定应用的其他化学添加剂混合制成的。在油服役寿命过程中,发动机油会被外来颗粒和可溶污染物频繁地污染,且其化学性质由于氧化和氮化而变差(退化)。这种污染和退化的常见结果是油失去了其完全保护发动机的能力,由此必须将用过的油更换或替换为干净的新油。
发动机油通常基于服役的时间、或基于发动机的主车辆行驶的距离来更换。车辆的实际运行状况和发动机运转的小时数是在确定何时更换发动机油中比较常用的一些因素。基于时间的间隔用于行驶里程较少但同时会积累较多污染物的短程旅行。这种短程旅行中,油通常不会获得足够长时间的完全运行温度以烧掉冷凝物、过多的燃料和其他会造成“油泥”、“漆膜”或其他有害沉积的污染物。
为了有助于经常进行的油更换,现代发动机通常包括油寿命监测系统,以基于通常造成退化的因素来估计油状况,如发动机速度和油或冷却剂温度。当采用油寿命监测系统的发动机用在车辆中时,自上次油更换以来这种车辆行进的总距离可以是决定油更换的合适时间的额外因素。
发明内容
本文公开一种方法,用于在使用油基的内燃发动机中更换油之前确定剩余油寿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油基传输到发动机并确定经传输的油基的体积。该方法还包括确定代表暴露至发动机中燃烧事件的、来自经传输油基的油体积的因数。该方法额外地包括基于油基的经确定的体积和经确定的代表暴露至燃烧事件的油体积的因数来确定剩余油寿命。而且,该方法包括在剩余油寿命达到预定水平时启动油更换指示器。
该方法还可额外地包括在油更换之后重置油更换指示器,以示出100%的剩余油寿命。确定经传输的油基体积的操作、确定剩余油寿命的操作和启动并重置油寿命指示器的操作中的至少一个经由操作性地连接到发动机的控制器来完成。
发动机可包括设置为接收经传输的油基的油箱。确定经传输的油基体积的操作可包括确定油箱中经传输的油基的液位。确定剩余油寿命的操作还可包括确定发动机的每次燃烧事件的转数,且进一步包括使用经确定的油基积来确定所允许的燃烧事件数。
发动机包括以孔径为特点的燃烧室。在这种情况下,代表暴露至燃烧事件的、来自经传输油基的油体积的因数是基于该孔径的。
还公开了一种系统,用于确定一定体积的油所允许的剩余油寿命。
在下文结合附图进行的对实施本发明的较佳模式做出的详尽描述中能容易地理解上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以及其他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动机油寿命监测系统的示意性显示;
图2是流程图,显示了用于确定内燃发动机中一定体积油所允许的发动机转数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几幅图中对应相同或相似的构件,图1显示了自动机润滑油(automatic oil)寿命系统5。油寿命系统5配置为用于判断在油更换之前内燃发动机中所用油的剩余有效或使用寿命。通过油寿命系统5做出的剩余油寿命的判断包括判断已定体积的油允许的发动机转数。
自动机润滑油寿命系统5包括内燃发动机,其示意性地通过附图标记10表示和代表。发动机10包括发动机体(engine block)12。该发动机机体12承装诸如曲轴14、往复运动的活塞16和连杆18这样的发动机内部构件。活塞16经由杆18附接到曲轴14,以将燃烧的力传递到曲轴并由此让发动机10旋转。发动机10的旋转(其通常以每分钟转数(RPM)来衡量)通过箭头19表示。相应活塞16和杆18之间的、以及杆和曲轴14之间的每个连接部都包括用于平稳且可靠旋转的合适轴承(未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65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