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贯通式驱动桥的轴间差速器润滑结构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6574.5 | 申请日: | 201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四清;王学刚;杨刚;刘爱萍;万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4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4154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贯通 驱动 差速器 润滑 结构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贯通式驱动桥的轴间差速器的润滑,具体地,涉及一种贯通式驱动桥的轴间差速器润滑结构和具有该润滑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贯通式驱动桥的轴间差速器4通常安装在由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常统称为过桥箱壳体)形成的第一腔室A中,第二壳体2和主减速器壳3形成第二腔室B。其中,贯通轴5穿过所述第一腔室A和所述第二腔室B,轴间差速器4安装在贯通轴5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A内。主动齿轮6安装在所述贯通轴5上,主动齿轮6和从动齿轮7啮合并设置在第二腔室B内。通过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的加油口13可以对第一腔室A添加润滑油,以润滑轴间差速器4。轴间差速器4工作时,能够带动润滑油飞溅,从而润滑设置在第一壳体的端部的轴承10。
由于轴间差速器4、贯通轴5和主动齿轮6相互之间存在装配间隙,因而第一腔室A和第二腔室B通过该装配间隙连通。第一腔室A内的润滑油可能通过该装配间隙流入第二腔室B而造成润滑油损失。为此,通常在第一腔室A和第二腔室B之间设置油道和泵(例如安装在第二壳体2上并通过齿轮轴7a驱动的齿轮泵7b),用于从第二腔室B对第一腔室A补充润滑油。
但是,设置油道和泵使得轴间差速器4的布置结构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使得结构复杂。另外,如果泵出现故障而无法对第一腔室A补充润滑油,则轴间差速器4因第一腔室A内的润滑油不足而无法得到良好润滑,也无法润滑轴承10,最终将导致零件烧灼等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贯通式驱动桥轴间差速器的润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贯通式驱动桥的轴间差速器润滑结构,该润滑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主减速器壳和轴间差速器,所述第二壳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主减速器壳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主减速器壳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轴间差速器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连通管连通,该连通管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位置比所述连通管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位置低。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部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下部通过第一油封密封。
优选地,在第二腔内设置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油封设置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台肩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二腔室的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第一腔室的侧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离所述第二腔室的端部设置有轴承和轴承盖,在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轴承盖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连通空间。
优选地,所述轴承盖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油封。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加油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该车辆包括本发明的贯通式驱动桥的轴间差速器润滑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腔室内的润滑油通过轴间差速器、贯通轴和主动齿轮之间的装配间隙流动到第二腔室中造成第一腔室的润滑油损失时,第二腔室中的润滑油可以通过连通管流入第一腔室以弥补上述损失,确保轴间差速器能够得到润滑。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说明现有技术的贯通式驱动桥的轴间差速器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贯通式驱动桥的轴间差速器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壳体 1a:第一通孔 1b:第一间隙
2:第二壳体 2a:第二通孔
3:主减速器壳 4:轴间差速器 5:贯通轴 6:主动齿轮
7:从动齿轮 7a:齿轮轴 7b:齿轮泵
8:连通管 9:第一油封 10:轴承
11:轴承盖 11a:第二间隙 12:第二油封 13:加油口
A:第一腔室 B:第二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中联重科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65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调温聚氨酯节能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输电线路四管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