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噪音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35179.5 | 申请日: | 2011-08-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6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 发明(设计)人: | 黄渭国;刘亚军;邬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和电子(江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张静 |
| 地址: | 336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噪音 金属化 薄膜 电容器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容器生产工艺,尤其涉及一种低噪音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普通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是由金属薄膜根据不同容量要求卷绕在一起形成一个圆芯子(如图1),再经热压聚合在一起制成。热压前有道预压工序目的是防止芯子在热压时滚动,传统的工艺为滚轮滚压的预压方式,如图2所示,预压时芯子互相会挤压容易引起芯子内孔起皱。传统的热压方式是在下压板上一次放置很多芯子,如图3所示,由于每个芯子的厚度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直接导致较厚产品能压实,而较薄的产品则压不实。根据薄膜电容器此结构特性,电容器在工作时施加在薄膜上的电流会引起薄膜震动而不可避免的产生工作噪音。现在高品质电子产品对元器件的工作噪音要求越来越苛刻,要降低电容的工作噪音就需要改良电容的生产工艺,关键点在于要尽最大可能减小金属膜之间的间隙和避免热压时膜起皱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减小金属膜之间的间隙和避免热压时膜起皱,提供一种电容工作噪音大幅降低、产品的电气性能也随时大幅提高的低噪音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工艺包括以下工序:
卷绕工序:将金属薄膜套在一根轴上卷绕,卷完后抽掉轴就形成一个中间有孔的电容芯子。
预压工序:将卷绕工序中卷绕的电容芯子放置于两平板间,并在放置于上方的平板上垂直施加压力进行预压。
热压工序:在热压装置下压板上一次放置多个电容芯子,并在上压板底部并列设置多个浮动压块,每一个浮动压块对准并只压一个电容芯子浮动,浮动压块和上压板之间设置导热硅胶块,工作时上压板带着浮动压板下压进行热压。
本发明所述卷绕工序中卷绕用轴为圆轴,必须保证电容芯子中间圆孔的圆度。
本发明所述卷绕工序中所述金属膜的张力控制在0.7±0.05牛/厘米。
本发明所述预压工序压力控制在2±0.1KG。
本发明工艺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与有益效果:
1、利用本工艺生产的产品一致性相当好,产品使用时工作噪音比市面传统产品比大幅度降低,可满足苛刻的电子产品要求。
2、使用效果好。因生产工艺的改变,产品聚合性好,工作时耐电压能力也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预压工序卷绕方式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薄膜电容器预压方式示意图。
图3为传统的薄膜电容器热压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工艺中预压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热压工序中热压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工艺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工艺包括以下工序:
1、卷绕工序:如图1所示,将金属薄膜套在一根圆轴上卷绕,卷完后抽掉圆轴就形成一个中间有孔的芯子3,此工序重点是保证芯子3中间圆孔的圆度。要点是将金属膜的张力控制在0.7±0.05牛/厘米,在此张力下卷的芯子抽芯后芯子中间的孔圆度达到最佳状态。
2、预压工序:图4所示,将传统的滚轮滚压的预压容易引起芯子3内孔起皱的方式为平板垂直下压的预压方式,即将第一工序中卷绕的芯子3放置于两平板间,并在放置于上方的平板上垂直施加压力,压力控制在2±0.1KG,保证芯子3在预压压扁过称中内孔部分的膜不起皱。
3、热压工序:如图4。在热压装置的下压板2上一次放置多个预压后的芯子,上压板1底部并列设置多个浮动压块5,每一个浮动压块5对准并只压一个芯子3,浮动压块5和上压板1之间设置导热硅胶块4,硅胶皮导热又有弹性。工作时上压板1带着浮动压板5下压。接触到芯子3时导热硅胶块4能被压缩使浮动压块5自动适应下压板2上不同厚度的芯子3,从而确保将下压板2上的每一个芯子3全部压实,达到全部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和电子(江西)有限公司,未经六和电子(江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51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