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遇储层裂缝的堵漏方法及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4536.6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8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武恒志;王世泽;兰林;孙勇;夏海英;潘宝风;林永茂;吴建忠;牛静;陈智晖;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 | 分类号: | E21B33/13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刘克勤;贺元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遇储层 裂缝 堵漏 方法 控制系统 | ||
1.一种钻遇储层裂缝的堵漏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收集地质参数、钻井参数、钻井液参数和漏失参数,通过这些参数计算得到储层裂缝的宽度;
(2).根据储层裂缝宽度选择对应粒径的堵漏材料;
(3).通过计算得到步骤(2)堵漏材料形成的孔隙尺寸,选择与该孔隙尺寸对应粒径的下一级堵漏材料,以下一级堵漏材料封堵上一级堵漏材料形成的孔隙尺寸;按照前述方法,逐级计算得出每一级堵漏材料形成的孔隙尺寸,并选择对应粒径的封堵材料,以此形成多级以小粒径堵漏材料封堵大粒径堵漏材料孔隙的堵漏钻井液配方,将储层裂缝封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钻遇储层裂缝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储层裂缝的宽度通过下述计算模型得出:
;
式中:为裂缝宽度;为地层孔隙度;req为井眼等效半径;△为钻井正压差;为钻井液的塑性粘度;为总压缩系数;vcum为累积漏失量;t为漏失时间;c为常数,取1.39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钻遇储层裂缝的堵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堵漏材料形成的平均孔隙尺寸通过下述之一的计算模型得出:
①Coberly 公式,;
②;
式中:Dpore为有效孔喉尺寸,单位为μm;D50为平均堆积颗粒尺寸,单位为μm;Φ为堆积孔隙度。
4.一种钻遇储层裂缝的堵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互式用户界面的储层裂缝宽度计算模块、堵漏钻井液配方生成模块、数据记录存储模块和显示配方设计模块;其中:
储层裂缝宽度计算模块:根据收集到的地质参数、钻井参数、钻井液参数和漏失参数信息,基于系统的计算模型综合分析计算得到储层裂缝的宽度;
堵漏钻井液配方生成模块:对储层裂缝宽度计算模块输出的宽度值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数据记录存储模块中选择对应粒径的堵漏钻井液配方;
数据记录存储模块:负责记录各种堵漏材料的名称和平均堆积颗粒尺寸,并基于系统的计算模型综合分析计算出各种堵漏材料的颗粒堆积孔隙度和平均孔隙尺寸,根据各种堵漏材料的堆积孔隙度和平均孔隙尺寸,将各种堵漏材料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级别,使每一级堵漏材料形成的孔隙尺寸由下一级堵漏材料封堵,以此形成多级以小粒径堵漏材料封堵大粒径堵漏材料孔隙尺寸的堵漏钻井液配方;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存储于数据库;
显示配方设计模块:负责显示堵漏钻井液配方生成模块生成的各级堵漏材料组成的配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钻遇储层裂缝的堵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层裂缝宽度计算模块中的计算模型如下:
;
式中:为裂缝宽度;为地层孔隙度;req为井眼等效半径;△为钻井正压差;为钻井液的塑性粘度;为总压缩系数;vcum为累积漏失量;t为漏失时间;c为常数,取1.395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钻遇储层裂缝的堵漏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记录存储模块中的计算模型为下述之一:
①Coberly 公式,;
②;
式中:Dpore为有效孔喉尺寸,单位为μm;D50为平均堆积颗粒尺寸,单位为μm;Φ为堆积孔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45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SVM建模准确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业务处理执行语言流程部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