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颗粒洗衣机的外筒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4199.0 | 申请日: | 201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5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何政保;劳春峰;马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主分类号: | D06F37/26 | 分类号: | D06F37/26;D06F3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洗衣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颗粒对衣物进行摩擦而清除污渍的洗衣机上的外筒。
背景技术
现有洗衣机不论是波轮式或是滚筒式都是利用水进行洗涤,洗衣机内设置有内筒和外筒,由电机驱动的内筒在外筒内带动衣物旋转,实现衣物的清洗,其中外筒的结构一般是只有一个开口端,其它地方为密封,这是为了将洗涤水保留在外筒内,另外在外筒的内部还设置有各种加强筋,以加强外筒的强度。
在公开号为CN10146648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一种利用颗粒作为洗涤媒介来清洗衣物的方法,其在洗衣机内灌装大量直径2-5毫米的颗粒,利用洗衣机内外桶的转动,使衣物与颗粒充分摩擦,达到清洗衣物的目的,此方法仅需少量的水用于浸湿衣物即可,相对目前利用水洗的洗衣机节省了大量的水资源。
在利用颗粒作为洗涤媒介后,现有技术中的洗衣机外筒已经不适合作为承载的载体,因此需要根据颗粒洗衣机的结构做出相应的改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洗衣机外筒结构不适和颗粒洗衣机工作方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颗粒进出孔且利于颗粒运动的洗衣机外筒结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颗粒洗衣机的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方设置有储料盒,外筒上开有出料口和进料口并分别与储料盒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外筒上开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置有筛网,筛网的网眼小于颗粒的直径。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外筒的轴向的内底部为平滑面。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储料盒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作为封盖的上壳,作为储料仓的下壳,下壳的底部为倾斜面,其中倾斜面高的一侧与出料口连接,倾斜面低的一侧通过管道与进料口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控制阀。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控制阀为柔性控制阀或蝶阀,所述柔性控制阀包括设置在管道上的弹性伸缩段,设置在管道外侧的控制杆,所述蝶阀包括外径与管道内径一致的封板,穿过管道固定在封板上的控制杆。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出料口中间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出料口沿外筒轴向方向分为两个出口。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进料口有两个。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一种颗粒洗衣机,其包括一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方设置有储料盒,外筒上开有出料口和进料口,且所述出料口和进料口分别与储料盒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外筒上开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置有筛网,筛网的网眼小于颗粒的直径。
本发明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外筒的轴向的内底部为平滑面。
本发明利用外筒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实现颗粒的循环利用,储料箱即可以作为颗粒不使用时的存储装置,也可以作为颗粒循环时的中转场所,一物多用,节省了空间和成本。利用控制阀实现颗粒流量的控制,适合不同洗涤程序的颗粒需求。本方案结构简单,利用了现有外筒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节省成本且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外筒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带出水口的外筒示意图。
图3本发明的蝶阀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的柔性控制阀结构示意图。
图5柔性控制阀的俯视图。
图6本发明的柔性控制阀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1-外筒、2-储料箱、21-上壳、22-下壳、3-出料口、31-隔板、4-进料口、41-封板、42-控制杆、43-弹性伸缩段、44-控制端、45-张开端、5-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方案实施例涉及的颗粒洗衣机,采用滚筒式安装结构,即内筒与外筒共用一个驱动轴,内筒和外筒的轴线与地面平行或维持一个倾斜角。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在外筒1的顶部设置储料箱2,储料箱利用螺栓与外筒连接。储料箱用于保存颗粒和循环颗粒,在外筒上储料箱的下方分别开一个出料口3和一个进料口4,为便于颗粒的收集,将储料箱2的底部设置成倾斜面,其中倾斜面高的一侧与外筒上的出料口3连接,倾斜面低的一侧与外筒上的进料口4连接,为防止颗粒从储料箱中弹出和更换颗粒方便,将储料箱设置成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的分体式结构,下壳体用于存放颗粒,上壳体作为封盖扣在下壳体上,在更换颗粒时,直接打开上壳体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未经海尔集团公司;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41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