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质膜复合结构及木质膜复合结构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4075.2 | 申请日: | 201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2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裴娥贤;孙相益;陈在哲;洪皙贤;朴勋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1/10 | 分类号: | B32B21/10;B32B27/12;B29C4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刘奕晴;韩明星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质 复合 结构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示例实施例涉及一种木质膜复合结构及木质膜复合结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电器的设计以及性能已经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因此,形成电器的外观的外壳的材料已经成为确定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因素。
通常,考虑到产率和耐用性,树脂已经被广泛地用于电器的外壳中。近来,已经提出电器采用木质外壳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品味。
然而,由于电器的木质外壳的制造会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难以通过自动工艺制造木质外壳,因此,可能不适于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木质膜复合结构包括图案化木质膜、附着到图案化的木质膜的表面上的无纺布以及附着到无纺布的表面上的树脂膜。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尿烷基粘合剂将无纺布附着到图案化的木质膜上。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树脂膜包括聚碳酸酯膜。
根据示例实施例,树脂膜通过湿固化聚氨酯粘合剂附着到无纺布的表面上。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一种成型木质膜复合结构的方法包括:将无纺布附着到图案化的木质膜的第一表面上;将树脂膜附着到无纺布的表面上;研磨图案化的木质膜的第二表面,以减少所述图案化的木质膜的厚度,从而形成木质膜复合结构;通过使用压模挤压和加热所述木质膜复合结构,将木质膜复合结构的一部分成型为期望的形状。图案化的木质膜的第二表面与图案化的木质膜的第一表面相对。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剪切所述木质膜复合结构的所成型的部分。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剪切的木质膜复合结构插入用于形成电器外壳的注射模具中,在所剪切的木质膜复合结构的树脂膜的第一表面上形成树脂的电器外壳。树脂模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无纺布相对。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尿烷基粘合剂将所述无纺布附着到图案化的木质膜上。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提供包括聚碳酸酯膜的树脂膜。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湿固化聚氨酯粘合剂将所述树脂膜附着到无纺布的表面上。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上述和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意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范围。不应该将附图理解为是按照比例绘制的,除非有明确声明。
图1和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木质膜复合结构的截面图;
图3至图5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压模成型木质膜复合结构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通过压模将木质膜复合结构的一部分变形/成型为期望的形状的木质膜复合结构的透视图;
图7是变形/成型的木质膜复合结构在通过修剪剪切一部分之后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其中图7的剪切后的木质膜复合结构被插入到注射模具中的注射成型工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公开了详细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里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性细节仅仅是作为代表用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然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以各种可替换的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该被理解为仅仅局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
因此,虽然示例性实施例能够具有各种修改和可选择的形式,但是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其实施例,并且将在这里详细描述其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的是,没有打算将示例性实施例局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示例性实施例将覆盖落入示例性实施例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换物。在附图的整个描述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代相同的元件。
应该理解的是,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该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在不脱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二元件可以被命名为第一元件。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相关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被描述为“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不存在中间元件。用于描述元件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例如,“位于......之间”与“直接位于......之间”,“相邻”与“直接相邻”等)可以以类似的方式来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4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拓扑结构
- 下一篇:高速电机端盖式滑动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