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耦合去耦网络雷击浪涌发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233485.5 | 申请日: | 2011-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7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 发明(设计)人: | 毛文斌;顾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普锐马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28 | 分类号: | G01R1/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网络 雷击 浪涌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击浪涌发生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耦合去耦网络雷击浪涌发生器。
背景技术
自然界的雷击和输电线路中的开关动作产生的高能量脉冲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进行雷击浪涌试验是很有必要的。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装备的抗电涌性能试验是模拟设备在不同环境与安装条件下可能遇到的雷击或开关切换过程中所造成的电压和电流浪涌。
为了真实的模拟雷击和开关切换瞬变,并使试验结果有比较好的可比和可信性,雷击浪涌发生器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性能得以日益完善。由内置单相三线制耦合/去耦网络发展到内置三相五线制耦合/去耦网络。但由于耦合/去耦电容和耦合/去耦电感的体积很大,因此,内置三相五线制耦合/去耦网络的雷击浪涌发生器的体积相应的也很大,运输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
另外,由于三相五线制的耦合组合方式非常多,在程序控制上,很难实现耦合方式的自动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体积小、使用方便。且程序上实现了耦合方式的自动切换控制的耦合去耦网络雷击浪涌发生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耦合去耦网络雷击浪涌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浪涌发生器包括主机和耦合去耦网络设备,所述的主机通过并口I/O线与耦合去耦网络设备连接。
所述的主机包括显示器、键盘、单片机、高压产生电路及波形产生电路,所述的显示器和键盘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的高压产生电路和波形产生电路分别与单片机连接,所述的高压产生电路与波形产生电路连接。
所述的耦合去耦网络设备包括去耦网络和耦合网络,所述的去耦网络与耦合网络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主机和耦合/去耦网络分离开,体积小,运输方便,使用方便,且美观;同时,主机还可以单独作为组合波发生器使用,配合耦合/去耦网络就是一台自带三相五线制的耦合/去耦网络雷击浪涌发生器。
2、在程序上实现了耦合方式的自动切换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机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耦合去耦网络设备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为耦合去耦网络设备面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一种耦合去耦网络雷击浪涌发生器,该浪涌发生器包括主机1和耦合去耦网络设备2,主机1通过并口I/O线与耦合去耦网络设备2连接。
主机1为市售SUG61005A,包括显示器11、键盘13、单片机12、高压产生电路14及波形产生电路15。显示器11和键盘13分别与单片机12连接。高压产生电路14和波形产生电路15分别与单片机12连接。高压产生电路14与波形产生电路15连接。
耦合去耦网络设备2为市售耦合/去耦网络SUG-CDN,包括去耦网络26和耦合网络27,去耦网络26与耦合网络2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普锐马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普锐马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34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稳定奶泡的饮料产品
- 下一篇:一种新型放置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