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陡坡打孔造林绿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3301.5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1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清科;赵磊磊;张岩;吴宗凯;聂立水;秦伟;周泽源;朱松;刘广亮;王蕊;卜楠;王晶;雷明军;李萍;赵彦敏;王露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陡坡 打孔 造林 绿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面的造林绿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极陡坡打孔造林绿化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自然或者人为原因形成的陡峭坡面,土壤含水量低,植被十分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成为泻溜、悬沟、崩塌、滑塌等发生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在陡峭坡面上,植被覆盖率低,且多以地衣、苔藓等形成的生物土壤结皮为主,很少有深根性的乔灌植物存在,土体主要靠自身的内聚力保持坡面稳定,极易形成泻溜、悬沟、崩塌、滑塌等重力侵蚀,甚至为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现有技术中,喷播技术或者基于喷播技术的各种绿化技术是用于较陡边坡的主要绿化方法。它利用特制喷射机,高压喷施,将草本和一些灌木树种的种子与保水剂、粘土、微肥等有机基材混合后,喷于坡面,有机基材在压力的作用下与坡面紧密结合,形成一层可供植物生长发育的基质层。
上述现有技术适宜于土层浅薄土壤条件较差石质山地边坡,但由于其工程造价较高,对于土层深厚、土壤条件较好的黄土极陡坡不完全适用。并且该技术形成喷播植物根系层浅,不能有效利用深层土壤水分,虽然当年成活率很好,但3年后保存率低,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黄土高原,陡峭坡面由于长期土壤蒸发,在其表层存在一个干土层,喷播工程绿化技术形成的植物根系很深入到干土层之下吸收利用其土壤水分,因此往往喷播后植物保存率不高。并且,喷播技术在景观配置方面不易形成形式多样的配置模式和景观效果,这对于大面积的道路陡坡绿化是一个比较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被保存率和植物生长的稳定性高的极陡坡打孔造林绿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极陡坡打孔造林绿化方法,包括步骤:
首先,在坡面上确定打孔造林的数量和规格,并布设造林打孔点的位置;
然后,根据布设的打孔点位,垂直于坡面打种植孔,所述种植孔打破所述坡面的干土层;之后,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种植方法在种植孔中种植林木:包衣种子播种造林、容器苗植苗造林、长根容器苗植苗造林。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极陡坡打孔造林绿化方法,由于首先在坡面上确定打孔造林的数量和规格,并布设造林打孔点的位置;然后根据布设的打孔点位,垂直于坡面打种植孔,种植孔打破所述坡面的干土层;之后采用包衣种子播种造林、容器苗植苗造林或长根容器苗植苗造林。通过打孔深植技术,打破了极陡坡表层土壤干土层,使极陡坡植被根系可以吸收到深层土壤水分。在确保固坡护坡的同时,提高了植被保存率和植物生长的稳定性,有效地解决极陡坡绿化工程稳定性差的技术瓶颈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陡坡打孔造林绿化方法的打孔布设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包衣种子播种造林种植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容器苗造林种植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长根容器苗造林种植方法示意图。
图中:1为孔体中种植后形成的集水区,2为覆土或基质及覆土,3为保水剂与土壤的混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极陡坡打孔造林绿化方法,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
首先,在坡面上确定打孔造林的数量和规格,并布设造林打孔点的位置;
然后,根据布设的打孔点位,垂直于坡面打种植孔,所述种植孔打破所述坡面的干土层;之后,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种植方法在种植孔中种植林木:包衣种子播种造林、容器苗植苗造林、长根容器苗植苗造林。
所述包衣种子播种造林的种植方法包括:
首先,对目标树种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然后,按照保水剂占混合物重量的4~6%的比例将保水剂与表土混合后,回填所述种植孔并压实,回填量为种植孔体积的20~30%;
之后,再回填占种植孔体积10~20%的表土,并播入包衣种子,随后覆土至距坡面8~10cm。
所述包衣种子播种造林的种植方法适用于雨季播种或者在秋末冬初土壤未形成冻土层的时候播种,或者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春季播种。
所述容器苗植苗造林的种植方法包括:
首先,按照保水剂占混合物重量的4~6%的比例将保水剂与表土混合后,回填所述种植孔并压实,回填量为种植孔体积的10~20%;
之后,将待种植的容器苗植于种植孔中,种植深度以苗木上端与坡面持平为准,苗木覆土深度距坡面8~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3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番石榴果实采后软化控制方法
- 下一篇:混炼型聚氨酯模压多楔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