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3217.3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4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芳贺卓;石川哲三;志津庆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57/021;F16H5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摆动 啮合 行星 齿轮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具备输入轴、设置于该输入轴的分配齿轮、与该分配齿轮啮合的曲轴齿轮、及组装有该曲轴齿轮的曲轴,其特征在于,
具备支承所述输入轴的一对轴承,
该一对轴承中一方的轴承为滚针轴承,另一方的轴承为也可以承受施加于所述输入轴的推力荷载的推力轴承,
所述滚针轴承的内圈的外径大于所述分配齿轮的齿顶圆,并且小于所述推力轴承的外圈的最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针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输入轴分开构成,所述分配齿轮的一部分伸入该滚针轴承的内圈的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轴承由1组角接触轴承构成,所述角接触轴承以承受所述推力荷载的方向互相相反的方式面对面双联组装。
4.一种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的制造方法,该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具备输入轴、设置于该输入轴的分配齿轮、与该分配齿轮啮合的曲轴齿轮、及组装有该曲轴齿轮的曲轴,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工序,在所述行星齿轮装置的主体侧组装支承所述输入轴的一端侧的滚针轴承的外圈及滚针;
第2工序,在所述行星齿轮装置的主体侧组装支承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侧的推力轴承的外圈;
第3工序,在所述输入轴组装或一体形成所述分配齿轮;
第4工序,在所述输入轴组装或一体形成所述推力轴承的内圈;
第5工序,在所述输入轴组装所述推力轴承的滚动体;及
第6工序,从该推力轴承的一侧向所述滚针轴承的一侧组装输入轴,所述输入轴形成或一体化所述分配齿轮和推力轴承的内圈及滚动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工序中,通过将所述分配齿轮切齿形成于所述输入轴来一体化于该输入轴。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摆动内啮合型行星齿轮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力轴承为面对面双联配置承受所述推力荷载的方向不同的1组角接触轴承的轴承,
在所述第2工序中,将该一组角接触轴承中位于轴向内侧的角接触轴承的外圈安装于行星齿轮装置的主体侧,
在所述第3~第5工序中,除了所述分配齿轮及位于该轴向内侧的角接触轴承的内圈及滚动体之外,位于轴向外侧的角接触轴承的内圈及滚动体也组装于或一体形成于所述输入轴,
在所述第6工序之后,将位于轴向外侧的所述推力轴承的外圈装配于所述行星齿轮装置的主体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32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捆带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适用于航空铝合金表面的防腐材料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