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2837.5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6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谢培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36 | 分类号: | A61K36/736;A61P19/02;A61P19/04;A61P29/00;A61K35/64;A61K35/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与环境、细胞、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神经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目前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策略主要采用:①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②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这些方法对病症有缓解的作用,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但不能彻底治愈,对病症也没有明显的修复,且常伴有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其针对关节炎外在病邪、内在体虚同时治疗,以取得标本兼治之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制川乌10-14、麻黄8-12、黄芪35-45、桂枝10-14、细辛6-10、桃仁10-14、赤芍12-18、牛膝12-18、寻骨风25-35、乌梢蛇粉25-35、甘草4-8和蜈蚣粉0.5-1.5。
本发明中药的药物机理如下:
制川乌: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川乌总碱可显著抑制大鼠角叉菜胶、鲜蛋汤、组织胺以及5-羟色胺引起的足肿胀。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本经》记:“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
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本草汇言》记:“桂枝,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气味虽不离乎辛热,但体属枝条,仅可发散皮毛肌腠之间,游行臂膝肢节之处。”
细辛:味辛,温。入心、肝、胆、脾四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本经》记:“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 细辛对大鼠甲醛性及蛋清性脚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细辛油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能显著抑制酵母、甲醛引起的大鼠关节肿胀。细辛甲醇浸出液的水不溶性分离部分中所含甲基丁香油酚、Kakuol、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酰胺和去甲乌药碱等4种成分, 具有抗组胺作用。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动物实验证明,桃仁有促进炎症吸收作用,对炎症初期,有较强的抗渗出作用。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牛膝:苦,酸,性平。归肝,肾经。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本经》记:“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寻骨风:味苦,平。归肝经。祛风湿,通经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拘挛,跌打损伤疼痛。《南京民间药草》:“全草浸酒服,治筋骨痛及肚痛。”
乌梢蛇:甘,平。归肝经。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甘草: 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28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臭剂
- 下一篇:颜色处理方法和颜色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