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殖鱼类的捕捞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32462.2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9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长;孟顺龙;胡庚东;宋超;范立民;裘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69/08 | 分类号: | A01K69/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8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鱼类 捕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养殖鱼类的捕捞装置。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2006年,我国淡水养殖产量达2148.31万吨,占水产养殖总产量(3593.95万吨)的59.78%。养殖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要求养殖鱼类的捕捞技术随之发展。捕捞是指使用网具、钓、猎具、笼等捕鱼工具,在水域中捕捉水生动物的生产操作。总体来看,目前养殖鱼类的捕捞方法主要有拖网捕捞、围网捕捞、刺网捕捞等,对于水体面积较小的池塘等还可以采用排水干塘的方式进行捕捞。虽然上述捕捞技术在养殖鱼类的捕捞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例如,拖网、围网捕捞容易造成鱼体受伤,且工作量大;刺网捕捞不仅会造成鱼体受伤,而且捕捞量较少;干塘捕捞需要将池塘中的水全部排掉,仅适用于养殖水体较小的池塘,同时,该捕捞技术与目前普遍推行的轮捕轮放的养殖方式不相适应(轮捕轮放是指在密养的鱼塘中,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到了一定时间之后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食用鱼,再适当补放一些鱼种,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的产量。轮捕轮放是混养密养发挥效益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养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养殖鱼类的捕捞设备上也需要有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养殖鱼类捕捞装置,其结构简单巧妙、操作简便易行、捕捞量大、选择性强且对鱼体损伤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养殖鱼类的捕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捕捞装置设置在喂食台前方,其包括立桩、网箱和拉绳,所述立桩至少有三根,其中两根立桩竖直插设在喂食台两侧,其余的立桩竖直插设在池塘内,立桩的上端露出水面一定长度,在立桩上端安装有用于拉绳穿过的穿绳件;所述网箱设置在由至少三根立桩围成的区域内,网箱不受拉绳拉力时沉入水底一定深度;所述拉绳依次穿过网箱开口的每个侧边和立桩上端的穿绳件,拉绳两端作为拉起网箱的操作端,拉绳收紧时网箱升起,拉绳松开时网箱下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桩有四根,四根立桩围成一个矩形区域,其中第一立桩、第四立桩竖直插设在喂食台两侧,第二立桩、第三立桩竖直插设在池塘内;所述网箱具有四个侧边,其中第一侧边正对喂食台;所述拉绳有两根,其中第一拉绳依次穿过第一穿绳件、第二侧边、第二穿绳件、第三侧边、第三穿绳件、第四侧边和第四穿绳件,第二拉绳依次穿过第一穿绳件、第一侧边和第四穿绳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绳件采用环扣或滑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箱一侧开有小窗,小窗上安装有一定孔径的鱼筛,鱼筛用于使不符合上市规格的小鱼能从捕捞装置中逃走,保证留在捕捞装置中的鱼类是符合上市规格的鱼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立桩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为0.5~0.8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箱沉入水底的深度至少为1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箱包括网架和网片,网片安装在网架的四周和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片以可拆卸更换的方式安装在网架上,网片的网目尺寸可根据待捕捞鱼类的规格种类确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箱的每个侧边上分别均匀安装有可在水中沉降的坠子,坠子用于使网箱在不受拉绳拉力时能够下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箱每个侧边上的坠子为三个,每个坠子的重量为0.5~2 kg/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捕捞装置结构简单巧妙、操作简便易行、捕捞量大、制作成本低,鱼类起捕率高,能大大降低捕捞的劳动量;捕捞方式科学,能够实现捕大留小;捕捞过程中不易造成鱼体受伤,特别适用于轮捕轮放养殖条件下的鱼类捕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捕捞装置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捕捞装置具体应用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养殖鱼类的捕捞装置主要由立桩1、拉绳2和网箱3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24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能表的并行检表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三平移并联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