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路监测和预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32415.8 | 申请日: | 2011-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3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田;陈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02 | 分类号: | G01S17/02;G01C11/36;G08B13/1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8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监测 预警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警报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监测和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延绵数千里,线路走廊地形复杂、多变,经常会由于外力的入侵而遭到破坏,比如吊车碰线、违章施工、异物短路以及盗窃等。这些破坏轻则造成大面积停电,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当外物入侵的时候,在对架空输电线路造成破坏之前,及时地对架空输电线路进行监测和预警具有重大的意义。
现有的架空输电线路监控产品监测的覆盖范围有限,大都采用一种单一的监测技术进行监测,并且只局限于监测某一种外力的入侵,并没有对输电线路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此外,这些产品大都在输电线路被破坏之后才进行报警,并不能够有效预防破坏的发生。因此,这些监控产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监测和预警系统,旨在解决对输电线路进行监测和预警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监测方法单一,监测范围有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路监测和预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发射端主控模块及分别与发射端主控模块连接的发射端电源模块、发射端通讯模块;接收端主控模块及分别与接收端主控模块连接的接收端电源模块、接收端通讯模块;
发射端主控模块,安置于输电线路杆塔,用于控制发射端各模块的工作;
发射端电源模块,用于提供发射端各模块所需的工作电压;
发射端通讯模块,用于发送发射端的相关数据;
接收端主控模块,安置于探测范围之内、所述发射端主控模块所在的输电线路杆塔之外的输电线路杆塔,用于控制接收端各模块的工作;
接收端电源模块,用于提供接收端各模块所需的工作电压;
接收端通讯模块,用于向远程终端发送系统自身产生的数据,以及从外界收集的数据;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发射雷达、接收雷达及防盗传感器;
发射雷达,与所述发射端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发射探测信号;
接收雷达,与所述接收端主控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发射模块发射的探测信号,所述接收雷达与发射雷达之间形成一监测空间;
防盗传感器,与所述发射端主控模块和/或所述接收端主控模块连接,对杆塔周围进行监测。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接收端主控模块连接的视屏比对模块,用于将某一时刻采集的视频图像与上一时刻采集的视频图像进行比对,并将比对后的信息发送给所述接收端主控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雷达与接收雷达之间形成一包容两雷达之间电线的椭球体监测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视频比对模块包括:
与所述接收端主控模块连接,以视频形式采集现场信息的摄像头;
与所述摄像头连接,对采集的某一时刻的视频图像与上一时刻的视频图像进行比对的视频比对处理器。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与所述接收端主控模块连接,以视频的方式采集现场状况,并处理采集的视频的监视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监视模块包括:
与所述接收端主控模块连接,以视频形式采集现场信息的高速球机;
与所述高速球机连接,对采集的视频进行处理的视频服务器。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端电源模块和接收端电源模块均包括:
与所述发射端主控模块或者所述接收端主控模块连接,控制电源模块在不同的发电方式之间进行切换的控制器;
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利用太阳的光能发电的光伏电池;
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利用风力发电的风力发电机;
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储存电能的蓄电池。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端主控模块和所述接收端主控模块为型号为MEGA128的单片机。
进一步地,所述防盗传感器采用红外微波探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接收端主控模块连接,对现场安全隐患进行预警的声光预警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多种监测技术手段同时对输电线路进行检测,通过发射雷达和接收雷达之间形成的监测空间及视频比对技术对两塔之间的线路进行监测,可以进一步提高线路检测好预警系统的监测精度,通过防盗传感器进一步实现对杆塔周围的监测,有效避免了只使用雷达检测和视屏比对监测所带来的盲区可,以对输电线路杆塔周围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当有外物侵入监测空间时,即可产生报警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多种监测技术和手段于一体,扩大了线路监测和预警系统的监测覆盖范围,并能够更及时地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324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