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翻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7970.1 | 申请日: | 201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3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福伊特水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B23Q3/06;B66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流式 水轮机 转轮 翻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翻身装置,应用于大型混流式转轮制造加工过程中翻身或平吊搬运工艺,属于大型非标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众多大型、巨型水电站的相继投入建设与投产运营,水力发电机组也逐渐向单套大容量(如单机容量700MW或以上)趋势发展,其中水轮机的核心部件转轮的重量和尺寸也越来越大。这对于大型转轮的加工制造以及所需的吊装、翻身设备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对于大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通常从150吨至450吨左右),传统的翻身方案是使用翻身支架支撑转轮进行翻身的,此种方案最大的不足是需要两个体积庞大且成本较高的翻身支架。一般由于运输条件的限制,很多大型转轮均须在水电站工地附近的工地厂房内制造完成,这就给工地厂房内使用的一些非标设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像类似于翻身支架这样过大体积和重量的设备会给运输带来很大困难,并且相应增加了很多费用,同时提高了转轮的制造支出。另外,此种翻身方式需要一块较大的平整场地支持,这对于本来就空间相对局促的工地厂房来说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翻身方便、成本低、可靠性高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翻身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翻身装置,所述转轮包括上冠、叶片和下环,所述翻身装置包括扁担梁、分别对称设置在扁担梁左右两端的两对滑轮组、分别固定在所述转轮两侧的翻身夹具,所述每对滑轮组包括分别固定在扁担梁前后侧的两个上滑轮、以及设于扁担梁下端的下滑轮,所述每个上滑轮和下滑轮采用环形无缝钢丝绳连接,所述下滑轮的中间设有转轴,所述下滑轮和转轴之间可相对转动,所述翻身夹具的下部设有与转轴配合的通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通孔后固定在翻身夹具上,所述翻身夹具的旋转中心和转轮重心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并且偏心设置,所述扁担梁上端与起重机主吊钩相连,所述转轮上焊接有用于连接起重机副吊钩的翻身吊耳。
优选地,所述翻身夹具的上端部设有卡板,所述卡板固定卡在所述下环上端,所述卡板处固定一上压板,所述翻身夹具的下部固定一下压板,所述翻身夹具处还设有用于固定转轮的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包括分别设于翻身夹具上部两侧和下部两侧的上板和下板,以及位于翻身夹具和下环之间的垫板。
优选地,所述翻身夹具上固定一板座,所述板座焊接在所述下环外侧面。
优选地,所述扁担梁的下端还设有用于吊起转轮的多个吊具。
优选地,所述扁担梁为箱式梁结构。
本发明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翻身装置,借助现有的起重机,利用起重机的主副吊钩和转轮自重、扁担梁等完成转轮的整个180度翻身,结构简单、安全、轻便、可靠、高效且经济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翻身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低水头高比转速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低水头高比转速转轮与翻身夹具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图8为高水头低比转速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高水头低比转速转轮与翻身夹具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图11为扁担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扁担梁平吊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将图3中转轮翻身9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将图13中转轮旋转18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K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将图15中转轮翻身9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方案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福伊特水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福伊特水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79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