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流防回血药液过滤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6302.7 | 申请日: | 201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8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谢世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世庚 |
主分类号: | A61M5/165 | 分类号: | A61M5/165;A61M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5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流 防回血 药液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的范畴,是一种逆流防回血药液过滤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输液器排气难,防回血更难,这是长斯以来未能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已有自动排气、自动止液和防回血输液器的专利和产品,但这些专利或产品都存在许多缺点难以实施,难以推广。
中国专利防气泡输液器(专利申请号200720076629.X)提出在滴斗内设一支排气管将滴斗内多余的气体自动排出,但由于输液和排气在同一通道,只能排除气体,水和气混合形成的气泡则不能排除。国内外都有自动止液的输液器,止液的原理和方法就是液体流完后自动关闭滴斗的出水口,气体不能进入下导管,自动止液的性能基本可靠。但这类产品都要按传统产品的操作进行人工排气,只有自动止液的性能。许多自动止液的产品都使用防回血的名称或宣传其防回血的性能,误解以为关闭下导管后人体血管的血液就无法回流到输液器,这是错误的。因下导管关闭后导管内液体的重力作用消除,而人体的血压大于体外的气压,大于输液器内的压力,所以自动止液后很快产生回血,若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血栓堵塞输液针,处理不当会造成医疗事故。目前尚未发现能达到防回血效果的输液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流防回血药液过滤器,用这种过滤器组装的输液器具有自动排气、自动止液和防回血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逆流防回血药液过滤器由底座、上盖和过滤膜组成。上盖的联接管顶端封闭,管内有二条通道,一条是气体通道通过排气孔与外相通;另一条是液体通道与输液孔相通,排气孔高于输液孔,联接管的外壁有一条宽度等于或小于1mm的逆流槽,其上端与输液孔联通。过滤膜多层,最少二层。药液过滤器是输液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药液过滤器只有过滤药液的功能,装配在输液器的终端或滴斗内。逆流防回血药液过滤器则装配于滴斗的下面,联按管从滴斗的底部伸入滴斗内,联按管在滴斗内的长度等于或大于10mm。底座的接头与下导管相通。工作时,药液进入滴斗将滴斗内多余气体经排气孔自动排除,液面封闭排气孔后药液经输液孔、液体通道、过滤膜过滤后进入下导管和输液针即可进行输液,由于气体通道和液体通道分开避免水和气体形成气泡,即使有其他因素,万一出现气泡时药液潮湿后的多层滤膜阻隔气泡不能通过,使其向上从排气孔排入滴斗,不但是自动排气无气泡,而且阻止气泡进入下导管的双重保险。当药液流完未能及时处理时,由于气体不能通过滤膜使下导管封闭自动止液。止液后滴斗内的残留液在液体的表面张力和逆流槽的吸附作用下,残留液经逆流槽和输液孔进入液体通道。由于逆流槽很小液体向上逆流,所以流速极慢,流量极少,使输液成为微量持续输液。1-2毫升残留液可持续1小时左右,微量输液能有效防止体内血液向输液管回流。所以用逆流防回血药液过滤器装配的输液器具有自动排气无气泡、防气泡、自动止液和防回血的功能。
本发明所述的逆流防回血药液过滤器是由底座、上盖和多层过滤膜组成,上盖的联接管有气体通道和液体通道,联接管的管壁有一条逆流槽,结构简单。可以与现有的各种输液器配合使用,容易实施。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逆流防回血药液过滤器的剖面图。图2是用逆流防回血药液过滤器组装的输液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图1是逆流防回血药液过滤器,它由底座(1)、上盖(2)和过滤膜(3)组成。上盖的联接管(4)有液体通道(5)和气体通道(6),气体通道的上端有排气孔(9),液体通道的上端有输液孔(8),逆流槽(7)的上端与输液孔(8)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世庚,未经谢世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6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