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频彩色条纹投影三维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25971.2 | 申请日: | 2011-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周翔;赵宏;邹海华;杨涛;刘锐;刘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B11/25 | 分类号: | G01B11/25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色 条纹 投影 三维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检测领域,涉及一种三维轮廓的光学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三频彩色条纹投影三维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动态物体的三维测量在工业生产、国防安全、医学研究、生活娱乐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产品质量的在线检测、医疗修复手术、人脸识别、数字媒体等。
为了实现动态物体快速精确的三维测量,通常采用多摄像机拍摄的立体视觉方法和条纹投影的结构光方法。立体视觉技术由于存在立体匹配的不确定性使测量精度较低,多个摄像机也增加的硬件成本。条纹投影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灰度复合条纹和彩色条纹投影两种途径。灰度复合条纹投影法将几种载频条纹组合在灰度条纹中,傅立叶变换用以提取各载频项的包裹相位,采用不同的去包裹算法将相位展开,该方法由于不同载频之间的频谱混叠限制了其测量范围。彩色条纹投影增加了条纹信息,然而被测物体的颜色、投影仪和CCD之间的颜色耦合严重影响测量精度。采用滤光片和彩色3-CCD可以从硬件角度消除颜色耦合,但采用滤光片极大地削弱了光强,选用彩色3-CCD增加了成本。数字投影仪用于彩色三步相移条纹投影,借助旋转色轮快速切换三帧相移条纹图,避免了彩色的颜色耦合问题,但是该方法主要有两点不足:一是受旋转色轮切换速率的限制,难以测量高速运动的物体;二是相位的展开在空域进行,算法复杂、可靠性低。
文献(Zhou X,Zhao H,Zhang PF.Optical 3D shape measurement for dynamic obj ect using color fringe pattern proj ection and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urope Optical Metrolog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Proc of SPIE,Vol.7389,Munich,Germany,2009)提出了一种三频彩色条纹投影的三维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三种频率的彩色正弦条纹投影到物体表面,并采用一维EMD方法进行频率分离,利用Hilbert变换提取相位信息,最后采用变精度去包裹方法得到高频条纹的展开相位。该方法作为解决动态测量的一种思路是可取的,但真正测量动态物体还是比较困难的,原因在于:
1)所述方法均采用一维信号处理技术,即把条纹看作是若干行信号的简单叠加(见该文献2.2.2节)。包括条纹投影方向、EMD分解方法、Hilbert变换均为一维方法。而待分析的变形条纹图为二维图像,一维处理方法忽略了局部像素各个方向上的关联关系,因此处理效果较差。比如在物体高度变换剧烈的区域会出现较大误差,且误差沿处理方法扩展(见该文献图7,人脸石像的边缘及五官边缘有较大的横向扩展误差)。
2)所述一维EMD颜色解耦算法(见该文献2.2.2节)只考虑了去除其他载频分量的颜色串扰,而没有考虑背景光强变化造成的频谱混叠问题,导致相位求解精度下降。同时,一维EMD分解方法由于不能利用二维图像灰度信息,使极值点的提取极易受到噪声的干扰,导致严重的误差(见该文献图5,分离出的三个条纹分量在人脸石像的边缘有明显的拉线现象)。
3)所述的Hilbert变换数一维信号处理方法,不适用于二维变形条纹,同时条纹固有的高次谐波混叠导致相位结果中有明显的波纹现象(见该文献图7(c))。
因此,zhou等在文献中提出的方法具有明显的缺陷,也没有给出动态物体的测量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三频彩色条纹投影三维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采用三频彩色条纹投影技术和二维信号处理手段,形成基于单帧拍摄的全场三维测量技术,可以快速实现动态物体的全场三维轮廓测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59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