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垃圾填埋气抽气竖井的施工方法及收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4955.1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0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智;龚惠娟;王巧玲;马莎莎;虞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C12M1/107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瞿网兰 |
地址: | 21009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填埋气抽气 竖井 施工 方法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填埋气的收集方法及装置,尤其是一种不用回填砾石的垃圾填埋气竖进的施工方法及其中安装的收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垃圾填埋气抽气竖井的施工方法及垃圾填埋气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垃圾填埋气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有害气体,是垃圾填埋场中的一个重要污染源。将垃圾填埋气进行收集,并通过火炬燃烧或发电利用,是控制垃圾填埋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
以往在收集垃圾填埋气时,通常是在垃圾填埋场上打垂直竖井,通过风机将井内的气体抽出进行燃烧利用。为了维持竖井内抽气井管的稳定性,需要在抽气井管外侧填充大量的砾石或鹅卵石作为支撑垫层,这样既增加了抽气竖井的成本造价,也给维护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垃圾填埋气抽气竖井需回填砾石或鹅卵石作为支撑垫层而造成的造价高,维护不便的问题,设计一种无需回填石块的一种垃圾填埋气抽气竖井的施工方法,同时提供一种垃圾填埋气收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垃圾填埋气抽气竖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利用钻机在垃圾堆体设定位置处钻挖出直径大于集气管的垂直孔道,并在垂直孔道的上端开挖一个外围大于所述垂直孔道直径的回填坑;
其次,将下端开有进气花孔,上端为实壁的集气管放入所挖的垂直孔中,在所述的集气管上安装若干组中心定位器,以便使集气管不与垂直孔的孔壁相接触,并使集气管垂直定位在所挖的垂直孔中;
第三,在回填坑的底部安装承托密封板,同时在承插密封板的下部连接一个与垂直孔道直径相配的侧向密封环,以便使垂直孔道与外界空气隔绝,使集气管的上端穿过侧向密封环和承托密封板伸出垃圾堆上表面;控制集气管的进气花孔段的位置不超过承托密封板;
最后,用填埋土或垃圾及回填坑填实即可。
所述的中心定位器由内环、外环及支撑筋组成,内环和外环通过支撑筋相连,内环与集气管相连。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垃圾填埋气收集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集气管1、中心定位器2、承托密封板3和侧向密封环4,所述的集气管1位于由钻机直接姑垃圾填埋场上钻挖出的垂直孔道5的中心,中心定位器2安装在集气管1上,中心定位器2的外圈与所述的垂直孔道5的孔壁相接触并将集气管1定位在所述的垂直孔道5中,所述的承托密封板3安装在垂直孔道5上端的回填坑6的底部,所述的侧向密封环4连接在承插密封板3的底部并插入垂直孔道5上端中,该侧向密封环4的外径与垂直孔道5的内径相配,垂直孔道5通过承托密封板3和侧向密封环4与外界空气相隔绝;所述的集气管1的上端穿过侧向密封环4和承托密封板3后从回填坑6中穿出伸出地面;在所述集气管1位于承托密封板3以下的管壁上布置有多个供填埋气通过的花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垃圾填埋场上采用钻机施工出抽气井孔道后,采用固定在井管上的中心定位器将井管固定于孔道中心,与此同时采用承托密封板、侧向支撑板等部件,保证使抽气井管处于垂直稳定状态,这种方法结构简单、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维护方便、可拆卸反复使用,适合在国内的垃圾填埋场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抽气竖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中心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
一种垃圾填埋气抽气竖井的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利用钻机在垃圾堆体设定位置处钻挖出直径大于集气管的垂直孔道,并在垂直孔道的上端开挖一个外围大于所述垂直孔道直径的回填坑;
其次,将下端开有进气花孔,上端为实壁的集气管放入所挖的垂直孔中,在所述的集气管上安装若干组中心定位器,以便使集气管不与垂直孔的孔壁相接触,并使集气管垂直定位在所挖的垂直孔中;
第三,在回填坑的底部安装承托密封板,同时在承插密封板的下部连接一个与垂直孔道直径相配的侧向密封环,以便使垂直孔道与外界空气隔绝,使集气管的上端穿过侧向密封环和承托密封板伸出垃圾堆上表面;控制集气管的进气花孔段的位置不超过承托密封板;
最后,用填埋土或垃圾及回填坑填实即可。
本发明特点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49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