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鲜盾叶薯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24940.5 申请日: 2011-08-08
公开(公告)号: CN102321184A 公开(公告)日: 2012-01-18
发明(设计)人: 谭远友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纺织大学
主分类号: C08B30/04 分类号: C08B30/04;C08B30/10;D21C5/00;C12S3/12;C07K14/415;C07K1/14;C12P19/02;A23J1/00;A23K1/16;C07C403/24;C07J71/00;C11B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30073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鲜 薯蓣 资源 利用 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原料生产领域,是一种新鲜盾叶薯蓣(鲜黄姜)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背景技术

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H. Wright)又叫黄姜、枕头根、黄连参、地黄姜、野洋姜、穿地龙、哑边姜。主要用于生产薯蓣皂素(黄姜皂素,皂素)。

黄姜皂素,分子式为C27H42O3,是-白色粉末状结晶,无味,易溶于汽油、乙醇等有机溶剂中,不溶于水。以皂素为原料可以合成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泼尼松(强的松,Prednisone)、炔诺酮(Norethisterone)、氟轻松(肤轻松,Fluocinolone Acetonid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等各类甾体药物以及催产素等中间体或药物近千种,我国起步虽较晚,但也可以合成100多种产品。如双烯醇酮醋酸酯(Dehydropregnenolone Acetate)、黄体酮(Progesterone)、去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醋酸去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Acetate)等。因此医药界称黄姜为“药用黄金”。除满足国内需要外,皂素一直畅销美、德、法、日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先是围绕提高皂素收率及降低成本进行了许多研究,近四十年开始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治理,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例如, 1989年进行过黄姜综合利用的研究。将黄姜片在105℃干燥4 h,粉碎过65目筛。将黄姜粉用水浸泡24 h,加入10~15倍量水,静置3 h,分出上清液,反复洗涤10次。上清液浓缩提取冠心宁。沉淀物为含薯蓣皂苷的淀粉乳。将淀粉乳在100?℃下蒸煮l h,加入适量淀粉酶,调pH至6,在90℃液化1~3 h,用碘液检查,显棕红色后,常压灭菌30 min,调pH 4~4.5,加入适量糖化酶,60?℃保温24 h以上,常压灭菌30 min。过滤,分出糖液和糖渣。糖渣用盐酸水解,汽油提取得黄姜皂素。糖液分别加活性炭、硅藻土,在90℃脱色,精制30 min,过滤得纯净葡萄糖液,用于醋酸泼尼松霉菌发酵,培养菌丝生长丰满,氧化期转化率达到对照样水平。污染问题得到部分减少,但遗憾的是,这种工艺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未能在工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有发明专利称,采用乙醇作提取溶剂,经回流加热直接提取皂素,能克服用汽油作溶剂提取皂素的缺点,具有操作安全,工艺简单,提取率高的优点。实际上,只是用乙醇代替了传统工艺中的汽油而已。

有人以云南黄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黄姜皂苷元提取工艺研究,从发酵时间、水解时间、抽提物的pH值、回流速度对黄姜皂苷元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发酵48 h、水解4 h、抽提物pH为近中性、回流速度为25 min/?次,可获得最佳提取率。但其工艺流程(黄姜根状茎→选择→清洗→干燥→粉碎→过筛→发酵→水解→过滤、洗涤→烘干滤渣→抽提→干燥→成品)和传统的工艺流程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用硫酸代替盐酸、用石油醚代替了汽油。污染情况基本上与传统的工艺相同。

此外,尚有下列研究报道,但都还未能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先分离淀粉再酸解法:用机械使黄姜淀粉与纤维渣分离后,淀粉单独利用,仅水解纤维渣,耗酸量大幅度减少。但渣中含有皂苷,淀粉中也含有皂苷,皂素回收率不高,淀粉质量也差,难以推广。

双酶法:用淀粉酶、糖化酶(双酶),将淀粉转化成糖。又可细分为2种方法:一是黄姜先高温蒸煮,使淀粉糊化后加双酶糖化,但内含皂苷酶高温失活,糖利用后(一般作酒),水液含皂苷只好带渣一起再酸化水解。一是常温下加双酶,不加热,但双酶用量大,而且渣中含有皂苷,滤液也含皂苷,皂素收率低。

膜分离法:用膜将糖或先用糖制酒后将皂苷分离,可减少酸解量,但溶液含胶质重,需要高压条件,同时膜易被堵塞,膜的价格昂贵,成本高,难推广。

酶-膜分离法:用酶将黄姜中纤维、淀粉降解为多糖,并将多糖发酵生产L-型乳酸。使滤渣比原工艺滤渣量减80%-90%,用酸量也相应减少80%~90%。酸解耗用蒸汽也减少80%~90%;酸液采用膜技术处理后可重复使用;酸性滤渣碱中和后不水洗,直接按传统工艺烘干后提取皂素。但由于酶和膜的成本、膜的堵塞问题尚需要突破,还未能进入工业化推广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49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