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色糖多孢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4334.3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1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徐兵;周贤龙;王伟;汪爱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牡丹江佰佳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9/62;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庆敏 |
地址: | 157013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色 糖多孢菌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发酵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红色糖多孢菌及其在发酵生产红霉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与青霉素类似的抗菌谱,特别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抗酸杆菌、立克次氏体及大病毒有抗菌活性,是治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疾病的首选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与核糖核蛋白体的50S亚单位相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影响核糖核蛋白体的移位过程,妨碍肽链增长,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到抑菌作用。红色糖多孢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A,B,C三个组分,其中A组分活性最强,所占比例也最大,根据菌种特性的不同比例约在60%~80%。B和C两个组分活性较差,且具有一定毒性,所占比例因菌种不同而已,比例在10%以内,一般为3%~5%。
目前国内拥有红霉素原料药批文的企业近40家,其主要下游产品硫氰酸红霉素的生产厂家已近30家,2007年国内年产硫氰酸红霉素可达8000吨以上。红霉素衍生物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产量逐年增加,销售额不断上升,预计今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市场对红霉素衍生品的大量需求,红霉素原药需求量也将逐年增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菌种本身质量是占据行业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因为高产菌种在不增加任何生产成本(原料、动能、人员等)的情况下即可大幅度提高产量。目前国外红霉素发酵水平明显高于国内,我国于1958年开始试制红霉素,1965年开始在上海第三制药厂正式投产,当时发酵单位不足3000μg/mL。后来经过 多年的菌种选育及工艺优化,发酵单位逐渐提高,目前国内平均发酵单位可达8000μg/mL,但与目前国际上的18000μg/mL仍然有较大的差距,较低的发酵单位仍是限制我国红霉素发酵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色糖多孢菌及其发酵生产红霉素的应用,以提高我国红霉素发酵行业的红霉素发酵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菌株BJX001,该菌株于2011年4月2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编号为CGMCC No.4767,分类命名为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红色糖多孢菌菌株BJX001形成紧密螺旋形的孢子链,孢子呈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在蔗糖硝酸盐琼脂培养基中,气丝厚,白色至淡粉色,基丝微黄色,后变红色,无可溶色素;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基丝乳脂色,无可溶色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发酵红色糖多孢菌BJX001制备红霉素的方法,包含培养和发酵两个阶段:
(1)将红色糖多孢菌BJX001接种于斜面菌种培养基中,置于35~37℃,55%~65%湿度的培养箱中静止培养144~192小时;
(2)从培养成熟的斜面菌种培养基中挖取面积约1cm2大小的菌苔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0~34℃的条件下,振荡培养,相对湿度为50%~60%,培养46~50小时后,向发酵培养基中一次性补加过滤除菌的正丙醇,使其质量百分比终浓度为1.0%,控制发酵时间在168~216小时内,得到红霉素。
为了防止发酵液因过多蒸发而浓缩,造成发酵单位虚高,保持发酵过程中所述环境相对湿度为50%~60%。
上述振荡转速优选220r/min,发酵时间优选192小时。
本发明菌种培养基组份为:玉米淀粉10~14g/L,玉米浆5~7g/L,七水硫酸镁0.8~1.2g/L,碳酸钙2.5~3.5g/L,琼脂粉20~24g/L,余量为水,灭菌前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0~7.4。
本发明菌种培养基组分优选为:玉米淀粉12g/L,玉米浆6g/L,七水硫酸镁0.1%1g/L,碳酸钙3g/L,琼脂22g/L,余量为水,灭菌前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2。
本发明发酵培养基组份为:玉米淀粉40-60g/L,黄豆饼粉16-24g/L,玉米浆(其中干物质含量为30%-60%)8-12g/L,酵母粉4-6g/L,磷酸二氢钾0.4-0.6g/L,氯化钠4-6g/L,豆油4-6g/L,碳酸钙4-6g/L,余量为水,灭菌前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6.5-7.5。所述浓度均为在发酵培养基中的终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牡丹江佰佳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牡丹江佰佳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4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