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型微发泡全塑仿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223781.7 | 申请日: | 2011-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8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 发明(设计)人: | 曾碧榕;许延利;许一婷;吴卫明;戴李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江苏常盛管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5/06 | 分类号: | C08L25/06;C08L51/00;C08L55/02;C08L25/12;C08L33/12;C08K13/02;C08K3/26;C08K3/36;C08K3/34;C08K3/30;C08K5/02;C08K5/136;C08K5/06;C |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陈永秀;马应森 |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发泡 全塑仿 木材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塑仿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微发泡全塑仿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发泡全塑仿木材料是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替木产品,由纯高分子材料发泡制成,可100%回收再使用。由于木材、塑木复合材料和全塑仿木材料都属于可燃物质,一旦燃烧,火势迅速蔓延形成火灾,势必造成无可挽回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塑仿木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替木产品,其阻燃性能受到建筑和家装等行业的广泛重视。王梅等(木材及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10,38:104-109)阐述了木材的阻燃机理,同时提出木塑复合材料的阻燃一般采用木纤维和树脂基体分别阻燃的理论。秦特夫等(木塑复合材料燃烧性能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71-74)发现添加阻燃技术后木塑复合材料的放热量和放热速率有所降低。刘运学等(全塑型聚氨酯塑胶地板的制备[J],聚氨酯工业,2005,20,4:34-37)详细介绍了全塑型聚氨酯塑胶地板的制备,通过引进复合阻燃剂,使聚氨酯制品的阻燃等级达到了1。宋永明等(CN101153098A)公开了一种微发泡聚苯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木塑复合材料耐冲击性能差、易于燃烧的问题。目前国内传统塑木复合仿木材料的研发较多,全塑仿木材料的研究报道比较有限。阻燃技术在木材及木塑复合仿木材料中有所应用,而阻燃型全塑仿木材料的制备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中非常少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阻燃功能的阻燃型微发泡全塑仿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阻燃型微发泡全塑仿木材料的组成及按质量比的配比为:聚苯乙烯(PS)100,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20~40,树脂10~15,无机填充材料2~5,阻燃剂15~25,抑烟剂5~15,发泡剂0.5~1.5,泡孔调节剂0.5~2,着色剂0.5~2,助剂1.5~3。
所述树脂可选自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AB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无机填充材料可选自CaCO3纳米颗粒和SiO2纳米颗粒,或CaCO3纳米颗粒和SiC纳米颗粒,或CaCO3纳米颗粒和BaSO4纳米颗粒等;其中按质量比,CaCO3纳米颗粒为1~3,SiO2纳米颗粒或SiC纳米颗粒或BaSO4纳米颗粒为1~2。
所述阻燃剂可由含卤阻燃剂、无机阻燃剂和三氧化二锑组成,按质量比,所述含卤阻燃剂∶无机阻燃剂∶三氧化二锑可为(6~11)∶(5~10)∶(4~7);所述含卤阻燃剂可选自六溴环十二烷(HBCD)、四溴双酚A(TBBPA)、十溴二苯醚(DBDPO)、十溴二苯乙烷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无机阻燃剂可选自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抑烟剂可选自钼酸锌/氧化铁/氧化锌/氧化亚铜混合物,硼酸锌,氢氧化镁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发泡剂可包括吸热型发泡剂和放热型发泡剂,按质量比,吸热型发泡剂∶放热型发泡剂可为1∶(0.5~2);所述吸热型发泡剂可选自碳酸铵,碳酸氢铵,NaHCO3发泡剂,AC/NaHCO3复合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复合物(Hydrocell)发泡剂,柠檬酸与碳酸氢钠复合物(Hydrocerolbih)发泡剂,CF系列发泡剂(聚苯乙烯专用发泡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放热型发泡剂可选自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偶氮甲酰胺甲酸钾发泡剂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CF系列发泡剂为CF-5505发泡剂、CF-210发泡剂、CF-420发泡剂(英国HENLEY品牌发泡剂)等中的一种。
所述泡孔调节剂可为聚丙烯酸酯类(ACR)等。
所述助剂可包括紫外线吸收剂、润滑剂、木香剂和分散剂,按质量比,紫外线吸收剂0.2~0.5,润滑剂0.2~0.5,木香剂0.4~0.7,分散剂0.7~1.3;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可选自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所述润滑剂可选自聚乙烯蜡、锂复合皂基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氨基硅油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木香剂可选自云木木香油、檀木木香油、香樟木香油等中的一种;所述分散剂可为含端羧基聚丙烯酸丁酯(PBACOOH)低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江苏常盛管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学;江苏常盛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37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